[发明专利]一种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4920.5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9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杨波;李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高强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差 动轮 传动 效率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差动轮系的相关数据;S2,计算行星架的角速度;S3,绘制差动轮系的功率流图;S4,绘制转化轮系的功率流图;S5,计算转化轮系中的输入功率;S6,计算功率流经过齿轮副的功率损失;S7,计算差动轮系的传动效率。本发明可快速简便计算差动轮系传动效率,计算方法简单,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齿轮轮系传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差动轮系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动比范围大,效率高和工作平稳等优点,此外,差动轮系可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或用于变速传动,因此应用日益广泛。提高差动轮系传动效率能够提升产品的传动性能。因此,开展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虽然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方法较多,但目前的方法大部分较为繁琐和复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方法,能够快速简便地计算差动轮系传动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差动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方法,所述差动轮系的结构包括机架、中心轮一、行星轮、中心轮二、行星架,功率由中心轮一和中心轮二分别输入,功率由行星架输出,其特征是,所述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差动轮系的相关数据;
S2,计算行星架的角速度;
S3,绘制差动轮系的功率流图;
S4,绘制转化轮系的功率流图;
S5,计算转化轮系中的输入功率;
S6,计算功率流经过齿轮副的功率损失;
S7,计算差动轮系的传动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1中,所述差动轮系的相关数据包括:中心轮一角速度w1、中心轮一齿数Z1、中心轮二角速度w3、中心轮二齿数Z3、中心轮一输入功率P1、中心轮二输入功率P2、中心轮一与行星轮组成的齿轮副的啮合效率η1、行星轮与中心轮二组成的齿轮副的啮合效率η2。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步骤S2的具体过程为:通过式(1)所示的行星架角速度计算公式计算得到行星架角速度wH,
式中,wH为行星架角速度,Z1为中心轮一齿数,w1为中心轮一角速度,Z3为中心轮二齿数,w3为中心轮二角速度。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步骤S3中,绘制差动轮系功率流图的具体过程为:
差动轮系中的构件用带圆圈的阿拉伯数字表示,齿轮副用和符号表示,功率流值不为0的构件之间的功率流方向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功率流值在实线上进行标注,功率流值为0的构件之间用实线连接,0值在实线上进行标注,输入功率一路经过中心轮一,经过中心轮一与行星轮组成的齿轮副,经过行星轮,另一路经过中心轮二,经过行星轮与中心轮二组成的齿轮副,经过行星轮,在行星轮处汇流,汇流功率经过行星架,输出差动轮系,最终形成差动轮系功率流。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步骤S4的具体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4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