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outhern blot的端粒长度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6214.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5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顾凯强;葛远龙;李国庆;杨奇飞;黄洪斌;周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凯强医学检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16 | 分类号: | C12Q1/6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4 | 代理人: | 朱明福 |
地址: |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高***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度检测 端粒 琼脂糖凝胶 反应条件 人类基因组DNA 生物技术领域 电泳 酶切体系 实验操作 水浴孵育 转膜效率 放入 干胶 凝胶 转膜 连贯 修整 样本 血液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Southern Blot的端粒长度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含步骤:(a)从血液中提取人类基因组DNA,并配置酶切体系,反应条件为37℃水浴孵育16h,(b)将DNA酶切样本放入0.7%琼脂糖凝胶中电泳,反应条件为电压1.5V/cm,时间16h,反应过后修整琼脂糖凝胶,将其放置在干胶仪上,温度50℃,干燥1‑2h,涉及生物技术领域。该基于Southern Blot的端粒长度检测方法,避免了转膜效率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以及克服了转膜对于DNA片段大小的限制,并且实验多步骤都在同一块凝胶上进行,使得实验操作连贯,实验结果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Southern Blot的端粒长度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端粒(telomere)是染色体末端的特定结构,具有防止染色体相互重组、融合以及保护染色体不被核酸酶降解等功能。人类染色体端粒是由数千个TTAGGG的短重复序列组成,总长度一般为5-20kb,但由于DNA复制的原因,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150bp左右。当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将无法继续分裂并进入衰老阶段。为避免这种因为DNA复制而引起的衰老,在一些特定的人体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和生殖细胞内,利用一种被称作端粒酶(telomerase)的成分来延伸端粒序列,使其保持一定长度,从而获得持续分裂的能力。端粒酶是一种核糖核蛋白酶,主要由RNA(telomeraseRNA component,hTERC)和具有逆转录酶功能的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组成,此外还包括一些端粒酶相关蛋白(Dyskerin、NHP2、N0P10、TCABl等),hTERT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从而维持端粒长度。因此,对于快速分裂的细胞,其端粒长度处在端粒缩短(正常细胞分裂引起)和端粒增加(端粒酶执行)的动态平衡过程中。但是,在人体出生以后,只有在神经细胞、骨髓干细胞以及生殖细胞中存在端粒酶,而在正常的体细胞内则没有端粒酶表达,因此体细胞在增殖到一定程度就会进入衰老状态,然后由存在于骨髓等处的干细胞增殖分化为新的体细胞补充,完成体细胞的增殖代谢;尽管人体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和生殖细胞内存在端粒酶,但其增加端粒的效能远远抵不上端粒变短的速度,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端粒逐渐变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会逐渐衰老死亡。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观察证实,端粒缩短至一定程度,机体往往会罹患一些疾病,如癌症(前列腺癌、胰腺癌、乳腺癌)、恶性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MDS、以及骨髓衰竭等)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如在一些恶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中,由于存在于端粒酶上的一些突变导致了端粒酶活性下降,导致端粒长度变短,从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最终往往因为骨髓衰竭而死亡。因此,端粒长度已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人体机能指标,是重要的“有丝分裂钟”或“分子钟”,端粒的缩短被认为与细胞衰老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建立一种通用的高通量端粒长度检测方法,对于预防衰老和癌症都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就开始研究如何进行端粒长度的测定,并陆续建立起了一系列端粒长度的检测方法,如Southern Blot,FISH,q-FISH,Flow-FISH和Q-PCR。在这些方法中Southern blot比较直观,因此被认为是检测端粒长度的“金标准”检测方法,该技术的原理是将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使DNA片段按分子量大小排列在琼脂糖凝胶上。经碱处理凝胶使DNA变性(使双链DNA变成单链),通过具有一定盐离子浓度溶液的虹吸作用,将凝胶中变性的单链DNA片段原位地吸印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经过干燥或紫外线照射处理。单链DNA片段的极性基团与支持膜上的基团结合而使DNA分子牢牢地固定到转移膜上,转移后的单链DNA分子与32P或35S标记的DNA探针按互补原理进行杂交。经放射自显影对特定位置上显现的特异DNA片段进行分析。
但是该方法也有一些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凯强医学检验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凯强医学检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62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