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取银杏叶中双黄酮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6323.6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颜庭轩;徐霞;徐建;张会文;马亮;袁亚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11/30 | 分类号: | C07D311/30;C07D311/40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赵超 |
地址: | 243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共熔溶剂 双黄酮 提取剂 银杏叶 甲醇 提取银杏叶 绿色环保 可用 草酸 氯化胆碱型 葡萄糖 常规甲醇 氯化胆碱 氢键供体 丙三醇 氯化铁 氢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银杏叶中双黄酮化合物的方法,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剂,低共熔溶剂为氯化胆碱型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为氯化胆碱,氢键供体为葡萄糖、丙三醇、氯化铁或草酸。不同组成的低共熔溶剂对银杏叶中双黄酮化合物的提取率差异较大,有些低共熔溶剂还不如常规甲醇提取率高,DES‑3、DES‑5、DES‑6的提取率比甲醇略高,DES‑1的提取率则显著高于甲醇。低共熔溶剂提取是一种绿色提取方法,不需采用环境污染较大的甲醇等试剂,所以DES‑3、DES‑5、DES‑6可用作一种绿色环保、提取率略优于现有技术的银杏叶双黄酮提取剂,DES‑1可用作一种绿色环保、提取率显著优于现有技术的银杏叶双黄酮提取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取银杏叶中双黄酮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杏又名白果树、公孙树,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以活化石著称于世,为我国特有的盛产植物。银杏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纲目》对银杏记载:“其气薄味厚,性濇而收,色白属金,故能入肺经,益肺气,定喘嗽。其花夜开,人不得见,盖阴毒之物,故又能杀虫消毒,然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胪胀昏顿”。中医认为银杏有祛痰、止咳、润肺、定喘等功效。银杏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银杏黄酮和银杏内酯类化合物,其中银杏黄酮含量丰富,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银杏叶提取物中银杏黄酮含量不低于24%。
银杏黄酮根据其化学结构可分为单黄酮类和双黄酮类等。双黄酮化合物比单黄酮有着更高的生物活性,药用价值更高(参考文献:Biflavonoids are superior tomonoflavonoids in inhibiting amyloid-βtoxicity and fibrillogenesis viaaccumulation of nontoxic oligomer-like structures.Biochemistry,2011,50:2445-2455;Synthe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natural and syntheticbiflavonoids.BioorganMedChem,2011,19:3060-3073)。
到目前为止,已经从银杏叶中分离鉴定了9种双黄酮类成分,其中苷元7种,分别为金松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去甲银杏双黄酮、1-5’-甲氧基白果素、三羟基黄酮、2,3-二氢金松素;双黄酮苷2种,分别为银杏黄素-7″-O-β-D-吡喃葡糖苷和异银杏黄素-7″-O-β-D-吡喃葡糖苷。其中,以去甲银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金松双黄酮为银杏叶中双黄酮类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参考文献:银杏叶中双黄酮成分的提取与测定,中草药,第45卷第17期2014年9月)。
目前的提取方法对银杏叶中双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提取银杏叶中双黄酮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提取银杏叶中双黄酮化合物的方法,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剂。
优选地,所述低共熔溶剂为氯化胆碱型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为氯化胆碱,氢键供体为葡萄糖、丙三醇、氯化铁或草酸。
优选地,所述低共熔溶剂的含水率为10%。
优选地,该方法借助超声于45℃提取。
优选地,超声功率为420W。
优选地,超声时间为20min。
优选地,双黄酮化合物为去甲银杏双黄酮、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和/或金松双黄酮。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业大学,未经安徽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63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