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6952.9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54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高嘉辰;王力农;宋斌;张秋实;方雅琪;李恩文;侯显洲;蔡如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N27/9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棒电极 放电电压 操作冲击 正极性 间隙模型 间隙特性 边界条件 电位计算 放电技术 放电路径 工程意义 计算模型 间隙放电 空间电荷 模型材料 起始模型 时间成本 最大电位 长间隙 网格 先导 节约 试验 赋予 | ||
1.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使用COMSOL软件建立棒电极间隙模型;
步骤2、确定放电路径及其长度d;
步骤3、设置等效流注空间电荷;
步骤4、设置边界条件,赋予模型材料属性;
步骤5、划分网格并计算棒电极表面最大电位U;
步骤6、计算间隙特性函数R;
步骤7、计算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U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的实现包括建立三维静电场模型,选择研究类型为稳态搭建棒电极间隙模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是,步骤3所述等效流注空间电荷为在放电路径上,距棒电极表面0.5m的点电荷,其大小为1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是,步骤4所述设置边界条件为地电极接地,无穷远处电位为零;赋予模型材料属性为棒电极、地电极材料为铁,外包空气材料为空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是,步骤6所述计算间隙特性函数公式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OMSOL的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计算方法,其特征是,步骤7所述计算棒电极间隙正极性操作冲击放电电压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695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