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定量检测光盘和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7198.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1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兴跃;彭凌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曾焕新 |
地址: | 36100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检测 光盘 储液池 凸台通道 定量检测 溢流通道 浸液 试纸 相态 微流控芯片 复杂设备 加强信号 检测试纸 检测数据 进液通道 人工滴定 相对位移 进样端 离心式 微通道 累加 样机 样本 自动化 分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量检测光盘和检测方法,在离心式光盘微流控芯片的微通道上设置溢流通道、储液池和凸台通道,溢流通道将储液池的进液通道分流开,储液池后的凸台通道的通过面较储液池高,凸台通道另一端与浸液池相连,试纸进样端置于浸液池内。本发明采用光盘与试纸结合的检测手段,利用两相态之间反应的方向性,通过光盘的旋转使得两相态之间有相对位移,反应可在某一区域累加从而加强信号,获取检测数据。这种检测方式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滴定,省去点样机这一复杂设备,降低成本,同时可在光盘上集成多条检测试纸,同时进行多项相同或不同的检测,检测样本也可多样化,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检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量检测光盘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因此体检和食品检测也随之发展。非均相检验是免疫检验中的常用技术,即通过固、液、气三相中任意两相或三相之间的反应来获取所需数据,因不同相位之间的反应可在某一反应区域进行数据叠加,所获得的数据信号比起均相反应时分散的数据信号呈数十倍或百倍的增长,因此被广泛用于检测领域。
常见的试纸检测即是固液间的非均相检测手段中的一种,主要是利用试纸的毛细管对液体的虹吸作用,自然扩散,在反应区叠加呈现各种不同颜色而获得检测数据,这种检测方法对检测液体滴定的位置、滴定的数量和反应的时间要求非常高,人工滴定很难精确,需要借助点样机等设备进行。因此设备多,体积大,成本高,携带不便。
很多现场的取样检测,常因体积过大而影响检测时间和检测效率,甚至因为样品保存时间过长影响检测结果,因此减少检测设备,缩小体积是发展趋势之一。
本发明是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1444”“IPS细胞——肿瘤细胞体外精密实时微环境控制芯片实验室新技术研究”的内容展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量检测光盘和检测方法,以改变现有检测设备体积大,不易携带的问题,可准确控制进液量和进液位置,提高检测精度。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定量检测光盘,是一种离心式光盘微流控芯片,其特征是:包括光盘本体、样品放置区、微通道、浸液池、试纸放置槽,所述光盘本体的中心用于与电机输出轴相连,中心周围设有样品放置区,所述样品放置区连接多条微通道,所示微通道后连接浸液池和试纸放置槽,所述微通道包括溢流通道、储液池和凸台通道,所述溢流通道为旁通道,设置在储液池进液通道一侧,将储液池的进液通道分流开,限定了储液池的最大储液量,储液池后端为凸台通道,凸台通道的通过面较储液池高,凸台通道的另一端与浸液池相连,所述试纸放置槽与浸液池相连,不与微通道相通,所述试纸放置槽内放置试纸,所述试纸的进样端置于浸液池内。
优选的,所述样品放置区为环形状联通的一个或隔开的多个区域中的一种。
优选的,所述浸液池较凸台通道低,与储液池同一平面,所述浸液池的宽度较凸台通道的宽度大。
一种定量检测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定量检测光盘进行检测,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控制光盘转速,来控制光盘径向驱动力的方向和强度;
步骤二:驱动力方向的改变造成有凸台通道阻挡的储液池内所能保留的液体产生液面角度,并让所能保留的液体最大体积发生可用函数计算的变化;
步骤三:改变所述储液池的容积以及凸台通道的高度,通过控制转速来控制液面角度,以确定储液池和浸液池中液体的量;
步骤四:控制光盘的转速,让液体样品始终保持在浸液池之中;
步骤五:控制离心力,让液体通过所述试纸的虹吸作用克服离心力向上运动到一定的高度;并在到达反应区域时累加加强信号,通过反应区域的颜色变化得出检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7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