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泥基发泡建材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9132.5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03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胡敏;彭丽;颜子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38/00;B28B1/14;B28B11/24;C04B111/4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庞启成;冯精恒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生活污泥 养护 发泡 建材 资源化利用 污泥基 成型 水化 水泥 保温效果 二次成型 高温处理 建材浆料 水化反应 一次成型 有机物 新途径 备料 建筑材料 富含 微孔 污泥 定型 蛋白 下水 保存 能源 环保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基发泡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备料;步骤2:制备建材浆料;步骤3:一次成型养护;步骤4:二次成型养护;步骤5:三次成型养护,该制备方法不需要对污泥进行高温处理,减少了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需要耗费的能源,生活污泥中富含各种有机物,在成型养护过程中,原材料中的水泥不断的进行水化反应,生活污泥中的蛋白在水化热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的共同作用下水解,形成较多的气孔,受水泥逐渐养护定型的特性,这些气孔较好的被保存在制得的发泡建材内,使制得的发泡建材材质较轻,具有较多孔径均匀的微孔,保温效果较好,为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更经济环保有效的新途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的制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基发泡建材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生活污泥是含水率为75%-99%的流体状废弃物,污泥呈黑色或黑褐色,水分和有机物含量很高,易腐败产生刺鼻恶臭味,此外还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寄生虫卵、重金属和多种有害的有机污染物,所以,生活污泥需要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进行利用,目前,对生活污泥的无害化处理一般都需要采用将近1000℃的高温对生活污泥进行预处理,以去除生活污泥中的有害物质,并减少污泥总量,处理后的生活污泥一般进行土地填埋利用。
但是,采用高温对生活污泥进行预处理,不可避免的需要消耗较多的能源用于提供高温,同时,在生活污泥被加热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废气,导致环境污染,且高温预处理生活污泥也不能有效利用生活污泥蛋白含量高的特性,导致生活污泥并没有达到有效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将生活污泥用于建筑材料也已经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将生活污泥运用到建筑材料生产的方案,导致生活污泥并不能顺利的运用到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将生活污泥运用到建筑材料生产的方案,现有生活污泥处理过程耗费较多能源,造成环境污染,且并不能达到生活污泥有效的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将生活污泥运用到建筑材料生产的方案,现有生活污泥处理过程耗费较多能源,造成环境污染,且并不能达到生活污泥有效的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污泥基发泡建材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污泥基发泡建材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备料:准备用于制备建材浆料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污泥粉、填料、水泥和水,所述污泥粉由生活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制得;步骤2:制备建材浆料:将原材料采用叠加加料方式在搅拌容器中混合,搅拌均匀制得建材浆料;步骤3:一次成型养护:将步骤2制得建材浆料注入模具,在模具接触空气的开口面上铺设吸水海绵,保温养护后拆模,制得建材坯料,保温时间至少24h,保温温度32℃-38℃;步骤4:二次成型养护:将步骤3制得建材坯料加温养护,制得含水发泡建材,养护时间至少72h,养护温度92℃-98℃;步骤5:三次成型养护:将步骤4制得含水发泡建材通风养护,制得发泡建材,养护温度超过环境温度5℃-10℃,养护至无明显可视水痕。
本发明的一种污泥基发泡建材的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由生活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制得的污泥粉作为原材料,为生活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更经济环保的新途径,其中,生活污泥经过干化处理,只需去除生活污泥中的水分,不需要对污泥进行高温处理,减少了生活污泥资源化利用过程中需要耗费的能源,同时,由于在水分去除过程中,生活污泥中的重金属会随水分去除,使得制得的污泥粉中的有害物质较少,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使制得的发泡建材使用环保,在建筑领域具有较广阔的使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91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