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使用环境检测的蓄电池维护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3424.6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043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伟;许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绿城智慧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王俊红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使用 环境 检测 蓄电池 维护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使用环境检测的蓄电池维护方法及其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蓄电池的电压信号的电压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蓄电池的震动信号的震动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信号和所述震动信号,判断所述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所述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及所述蓄电池的端电压大小的不同,按照相应的输出规律向蓄电池输出高频谐振脉冲,以恢复蓄电池容量的中央控制模块。本发明能够根据监控蓄电池的实际工作状态,并根据该工作状态来产生适应性的高频谐振脉冲,该高频谐振脉冲用于抑制蓄电池在不良工作状态下因硫化导致的性能下降的问题,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使用环境检测的蓄电池维护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7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10亿辆。2017年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新注册登记的汽车就有2813万辆,创历史新高,到2017年低,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17亿辆,已成为机动车构成主体。蓄电池广泛应用在汽车、工程机械等多种机动车的启动和动力场合。每辆机动车均使用一块或二块铅酸蓄电池作为启动电机供电、灯光和车载设备供电之用。所以启动型蓄电池成为机动车或汽车的关键部件,但是启动蓄电池的设计寿命一般在3至4年而实际使用寿命随着各个车辆的状况和使用习惯达不到实际的寿命就提前终止使用了,造成巨大的浪费,每年我国每年报废的汽车启动电池超过5000万只,报废的电池一般要拆解回收利用,但是这些过程及生成物都会造成严重污染危及环境。同时,因为上述所说的电池使用状况各种各样,一般都达不到理想条件,这些使用状况都会导致电池性能不断下降,造成性能不良,逐渐满足不了使用要求,或者频出状况,影响机动车的稳定启动和驾驶安全,最终会导致蓄电池的寿命提前终结,一方面提高了机动车的维护及零部件成本,另一方面,对道路安全造成不必要的隐患。能够根据使用条件不同而可以在线检测蓄电池状况的蓄电池监护装置是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的,可以给机动车驾驶员或者车主提供有益的参考。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背景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在不良运行状态下,蓄电池硫化导致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在不良运行状态下,蓄电池硫化导致性能下降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使用环境检测的蓄电池维护方法及其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使用环境检测的蓄电池维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蓄电池的电压,并结合检测到的震动信号判断蓄电池的工作状态;
根据所述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及所述蓄电池的端电压大小的不同,按照相应的输出规律向蓄电池输出高频谐振脉冲,以恢复蓄电池容量。
进一步,所述检测蓄电池的电压,并结合检测到的震动信号判断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检测到震动信号,且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的端电压瞬间变化时,判定所述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
在所述充电状态下,检测到所述蓄电池的端电压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时,微控制器按照第一输出规律向蓄电池输出高频谐振脉冲,以恢复蓄电池容量。
进一步,所述检测蓄电池的电压,并结合检测到的震动信号判断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在未检测到震动信号时,且所述蓄电池的端电压低于第三电压时,判定所述蓄电池处于静置停放状态;
当所述蓄电池电压大于第四电压时,微控制器按照第二输出规律向蓄电池输出高频谐振脉冲,以恢复蓄电池容量;
当所述蓄电池电压大于第五电压时,微控制器按照第三输出规律向蓄电池输出高频谐振脉冲,以恢复蓄电池容量;
当所述蓄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五电压时,微控制器停止输出脉冲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绿城智慧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绿城智慧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3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