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品质鉴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6616.2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冯江华;蔡世豪;张琰;沈桂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张迪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油 鉴别 样本 核磁共振技术 核磁共振氢谱 标准食用油 食用油品质 质量数据库 高分辨率 积分数据 超标 二维 核磁共振检测 预处理 标准植物 对比标准 统一标准 物质鉴别 直接处理 质量指标 高效率 采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品质鉴别方法:1)收集标准植物食用油样本和超标食用油样本;2)对每一个样本进行核磁共振检测,采集得到高分辨率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3)对比标准食用油以及超标食用油谱图,寻找两者间差异,然后根据差异物质鉴别是否超标;4)对高分辨率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进行预处理得到二维的积分数据,建立标准食用油成分以及质量数据库;5)利用标准食用油成分以及质量数据库统一标准设置成分和质量指标阈值,设计MATLAB程序直接处理二维的积分数据从而鉴别食用油的品质或种类。上述的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率地鉴别出不同种类食用油以及掺假或不合格的食用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品质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人类日常生活中,食用油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可以提供谷甾醇、不饱和脂肪酸、谷维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营养物质。目前我国市场上最受欢迎的食用油主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不同种类的食用油主要成分十分相似,但其价格却与其成分的含量差别及和营养价值有关,因此价格差异很大,这也导致一些不法商贩利用超标的或廉价的食用油与昂贵的食用油混合,伪装成高价食用油获取更高利益,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人类的健康。混合食用油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纯食用油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食用油。混合食用油是通过在纯食用油中掺入超标的食用油包括高风险的地沟油和煎炸老油。地沟油和煎炸老油是长期高温加热的食用油,这个过程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经过过滤和纯化,超标食用油中的多种有毒有害物质也难以去除。但是这种食用油依靠外观或气味鉴别比较困难,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另外混合食用油还包括掺有廉价食用油的高价食用油,如与大豆油混合的橄榄油。这种掺假不仅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也是非法交易者最常用的降低成本的方法。但这种掺假更为私密,不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因此往往被普通消费者忽视。所以对食用油的品质进行鉴别对消费者和食品流通领域的管理者均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为相应的制度建立提供参考价值,为食用油的质量控制评价提供可行的方法。
当今技术手段为我们提供了多种食用油鉴别方法。然而,传统的化学方法往往需要各种化学仪器和试剂以及专业操作实验仪器。质量参数的检测需要很长时间,不能用于快速筛选。因此,发展一种食用油快速分析的方法对提高食用油企业的质量监管,保障食用油消费市场和消费者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品质鉴别方法,利用本发明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率地鉴别出不同种类食用油、掺假或不合格的食用油,经济实惠,方便快捷,可以有效提高监管部门效率,保证购买食用油消费者的权益以及身体健康,便于推广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食用油品质鉴别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收集标准植物食用油样本和超标食用油样本;
2)对每一个样本进行核磁共振检测,采集得到高分辨率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而后转为步骤3或步骤4;
3)设计MATLAB程序对比常规食用油以及超标食用油谱图,寻找两者间差异,然后根据差异物质鉴别是否超标;
4)对高分辨率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进行预处理得到二维的积分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得到食用油成分小分子特征峰的归属,利用特征峰算出不同种类食用油成分和质量的指标,从而建立标准食用油成分以及质量数据库;
5)利用标准食用油成分以及质量数据库统一标准设置成分和质量指标阈值,设计MATLAB程序直接处理二维的积分数据从而鉴别食用油的品质或种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标准植物食用油样本指的是在超市购买或者科研机构购买、符合国家使用标准的植物食用油;所述超标食用油样本为街道上摊贩使用多次或者不明途径的食用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66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