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7969.4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0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毛犇;赖济民;胡钱波;金海波;魏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B21/02;G01N3/22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董超君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铆接部位 连接柱 板件 质量检验 表面标记 图案 判定 切割 尺寸检测 工装夹具 金相检测 连接柱轴 强度检测 统一规范 朝上 对板 扭力 延展 移位 应用 施加 分析 检查 | ||
一种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铆接部位延展尺寸检测;(2)铆接部位强度检测:在产品铆接部位表面标记一图案,所述图案的一部分位于连接柱上,另一部分位于板件上;将产品铆接部位朝上,将连接柱远离铆接部位的一端利用工装夹具固定,对板件施加规定的扭力;若铆接部位表面标记的图案出现移位,则判定产品铆接部位强度不合格,否则判定产品铆接部位强度合格;(3)铆接部位金相检测:沿连接柱轴向方向对铆接部位进行切割,对切割后的剖面采用金相检查分析。该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方法统一规范且简单易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紧固件的质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铆接是一种常见的紧固方式,目前电表上的电流铜柱1a也有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在紫铜片2a上的,其装配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电流铜柱1a的铆接端4a沿壁厚方向被削薄用于形成与紫铜片2a的下表面相抵的环形台阶面3a,所述电流铜柱1a的铆接端4a安装在紫铜片2a的安装孔5a内,利用铆钉枪的轴向作用力将电流铜柱1a的铆接端4a的顶部铆粗延展形成钉头6a,这样利用钉头6a和环形台阶面3a将电流铜柱1a与紫铜片2a限位并连接在一起。当然上述铆接结构不仅仅只是应用在电表的电流铜柱1a与紫铜片2a的连接上,而是可以推广到形状结构与电流铜柱和紫铜片类似的连接柱与板件上。但是目前未针对该连接件与板件的铆接部位设计一套统一规范且简单易行的质量检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统一规范且简单易行的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方法,所述连接柱的铆接端沿壁厚方向被削薄用于形成与板件的下表面相抵的环形台阶面,所述连接柱的铆接端安装在板件的安装孔内,且连接柱的铆接端的顶部铆粗延展形成钉头而将连接柱与板件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铆接部位延展尺寸检测:对连接柱铆接端顶部延展后的长度和宽度分别进行测量,任一一边的尺寸小于规定尺寸,则判定产品铆接部位延展尺寸不合格;
(2)铆接部位强度检测:在产品铆接部位表面标记一图案,所述图案的一部分位于连接柱上,另一部分位于板件上;将产品铆接部位朝上,将连接柱远离铆接部位的一端利用工装夹具固定,对板件施加规定的扭力;若铆接部位表面标记的图案出现移位,则判定产品铆接部位强度不合格,否则判定产品铆接部位强度合格;
(3)铆接部位金相检测:沿连接柱轴向方向对铆接部位进行切割,对切割后的剖面采用金相检查分析,判断铆接结合处是否出现缝隙,若是,则判定产品铆接部位金相分析不合格,否则判定产品铆接部位金相分析合格。
采用上述方法后,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方法从延展尺寸、强度和金相分析三个方面全面地检测了铆接部位的质量,检测项目全面、与实际相符、能得到较为准确的质量检测结果;而且每个方面的检测均非常简单易行,实现推广较为容易,因此非常适合作为统一的规范应用于连接柱与板件的铆接部位的质量检验中。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图案为一条直线,所述直线通过连接柱的铆接端的端面中心且至少一端延伸至板件上。设置可使图案较为简单,可提高检测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标记的直线的两端均延伸至板件上。该设置更便于观察直线是否出现移位,检测结果更准确。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图案为一个圆,所述圆的一半在连接柱上,另一半在板件上。设置可使图案较为简单,可提高检测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2)中图案为单个字母、数字或汉字。该设置可使图案较为简单,可提高检测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79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组份汽车排放气体分析方法及其分析仪
- 下一篇:一种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