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提高光线利用率的液晶电视背光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8625.5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2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燕平;李幼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王雪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光 扩散板 弧形凸面 出光面 副板 光线利用率 背光模组 背光源 背框 主板 拼接 液晶电视 依次排列 绕射 发光源 入光面 上表面 光能 胶框 射出 射入 | ||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提高光线利用率的液晶电视背光模组,其结构包括背框、设置于背框内的由多个发光源排列组成的背光源、设置于背光源一侧的导光副板、设置于导光副板上的导光主板、设置于导光主板上的扩散板、以及设置于背框上的胶框;导光副板的上表面由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第一弧形凸面拼接而成;扩散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扩散板的出光面由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第二弧形凸面拼接而成。当光线从背光源射入时,部分光线会经由导光副板的第一弧形凸面发生绕射作用后再射入导光主板,另光线进入出光面由第二弧形凸面拼接而成的扩散板后能够在出光面处发生绕射作用射出扩散板,能够降低光能的损耗,提高光线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提高光线利用率的液晶电视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包括液晶面板和背光模组。液晶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助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根据光源的入射方式不同,背光模组可以分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和侧入式背光模组。其中,侧入式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LED灯条设置于液晶面板侧后方的背板边缘,LED灯条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一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
现有技术中的液晶电视背光模组,其光源一般是经由扩散板进行散射扩散的。然而,现有技术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扩散板后由扩散板的出光面射出时,由于光线是由折射率较大的扩散板进入折射率较小的空气介质中,因此,进入扩散板后的部分光会在扩散板的出光面处发生全反射,而导致该部分光不能射出扩散板,进而导致扩散板的光穿透率下降,即导致光线利用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提高光线利用率的液晶电视背光模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能提高光线利用率的液晶电视背光模组,包括背框、设置于所述背框内的由多个发光源排列组成的背光源、设置于所述背光源一侧的导光副板、设置于所述导光副板上的导光主板、设置于所述导光主板上的扩散板、以及设置于所述背框上的胶框;
所述导光副板的上表面由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第一弧形凸面拼接而成;
所述扩散板包括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扩散板的出光面由若干个依次排列的第二弧形凸面拼接而成。
所述第一弧形凸面设置为第一半圆凸面。
所述第一半圆凸面的半径设置为1mm~5mm。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凸面的半径设置为3mm。
所述第二弧形凸面设置为第二半圆凸面。
所述第二半圆凸面的半径设置为1mm~5mm。
优选的,所述第二半圆凸面的半径设置为3mm。
所述背光源设置为线性背光源。
所述扩散板为PET塑料制成的扩散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托普莱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8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LCD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强型区域消光的二维正交偏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