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9155.4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359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吕宁;杨震;王海波;林琳;王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6 | 分类号: | B60R21/0136;B60R21/015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周小姣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乘员 保护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及其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保护设备不能完全有效地对乘员起到保护作用的问题。本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包括用于检测车辆碰撞数据信号的碰撞检测单元、控制单元以及用于释放放电电流来使人体肌肉收缩的电击单元,碰撞检测单元和电击单元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碰撞检测单元检测的碰撞数据信号判断依靠安全带和气囊无法起到安全保护时发出控制指令参数信号,电击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参数信号对乘员释放预设安全值的放电电流,并控制放电时间在预设时间值内。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方法。本发明能够通过提高乘员自身抵抗能力来减少碰撞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安全技术的提高,汽车座椅、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组合的被动安全保护装置已经在车辆上得到普及,但是在实际交通事故碰撞过程中,被动安全装置无法完全避免车内乘员损伤。目前也有依靠主动安全或一些主动提醒装置来避免碰撞的技术。
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申请号为201710138499.6的一种乘员保护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中的座椅,该座椅包括座垫、椅背以及头枕,并且该座椅设置有安全气囊,该安全气囊至少膨胀且展开到乘坐的乘员的头部的前方和左右两侧;控制装置,在已经检测或预测到车辆的碰撞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使得安全气囊膨胀且展开,并且在当已经检测或预测到碰撞时座椅朝向碰撞侧的相反侧的情况下,与座椅朝向碰撞侧的情况相比,该控制装置更加延迟了引起安全气囊膨胀且展开的时间。通过展开的覆盖整个头部的气囊减少乘员所受的损伤。
又如申请号为201810206044.8的一种新型主动式双预紧安全带系统,包括安全带、卷收器、直流电机、肩部导向环、腰部导向环及安全带卡扣;卷收器包括:第一织带卷轴及第二织带卷轴;第一织带卷轴上端同轴固设第一卷轴齿轮,第二织带卷轴上端同轴连接第二卷轴齿轮,第一卷轴齿轮与第二卷轴齿轮相互啮合,直流电机驱动第一卷轴齿轮转动。该发明通过提前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减小乘员前倾位移,能够有效降低车内乘员在碰撞中的伤害。
但是上述方案主要都是通过安全带和气囊来进行乘员保护,不能安全有效地降低对乘员的损伤,因此,研究一种通过提高乘员自身抵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乘员安全系数的乘员保护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及其方法,该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及其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通过提高人体自身防护能力来减少碰撞损伤。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包括用于检测车辆碰撞数据信号的碰撞检测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的乘员保护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以及用于释放放电电流来使人体肌肉收缩的电击单元,所述碰撞检测单元和电击单元均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碰撞检测单元检测的碰撞数据信号判断依靠安全带和气囊无法起到安全保护时发出控制指令参数信号,所述电击单元用于根据接收的控制指令参数信号对乘员释放预设安全值的放电电流,并控制放电时间在预设时间值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91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