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艇布放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0779.8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3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发明(设计)人: | 岳剑峰;周健;刘陈利;胡勇智;雷宏图;王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27/10 | 分类号: | B63B27/10;B63B2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李艳丽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艇 主框架 布放 导引组件 吊具组件 吊放 回收装置 框架组件 回收 自动化操作 工作效率 框架开口 设备连接 引导作用 容置 搬运 存储 外部 | ||
本发明涉及船艇布放回收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船艇布放回收装置,包括框架组件、导引组件以及吊具组件,框架组件包括用于容置船艇的主框架,主框架设有供船艇驶入或驶出的框架开口;导引组件设于主框架上,用于引导船艇驶入主框架;吊具组件与主框架连接,用于与外部的吊放设备连接;在主框架上设置导引组件,船艇在导引组件的引导作用下能够自主驶入或驶出主框架,避免了需要人工进行船艇的布放和回收,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了布放和回收过程中的操作风险,适用范围广;在主框架上连接吊具组件,同时实现了对船艇的吊放、搬运与存储,功能更加丰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艇布放回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船艇布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无人船作为一种水面水下机器人,在水体环境调查、海上目标抵近侦查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是勘探、收集和传递水面水下信息的重要装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无人船海上布放回收技术是无人船以水面舰艇为母船执行海上任务时,对无人船实施布放,确保无人船顺利执行任务,并在完成任务返航后及时可靠回收的技术。
目前针对无人船的海上布放回收技术,多是利用有人艇载人靠近无人船,然后由人工进行挂钩和脱钩操作,从而实现传统船艇自母船的布放和回收。然而这种方式基本靠人力进行,效率低,且自主性差,吊臂缆绳与无人船船体无法实现自动脱挂钩,作业人员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以上不足,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艇布放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人船布放回收只能通过人工进行、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船艇布放回收装置,包括:
框架组件,包括主框架,用于容置船艇,所述主框架设有供所述船艇驶入或驶出的框架开口;
导引组件,设于所述主框架上,用于引导所述船艇驶入所述主框架;
吊具组件,与所述主框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船艇布放回收装置还包括:
浮体组件,包括浮体单元,设于所述主框架上,用于提供浮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包括左框架、右框架、前框架和底框架;
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分别与所述底框架的左右两侧端面相连;
所述前框架与所述底框架的前端、所述左框架的前端以及所述右框架的前端均相连;
所述左框架的后端、所述右框架的后端以及所述底框架的后端形成所述框架开口;
所述吊具组件与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均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框架包括第一底框和第二底框,所述第二底框连接于所述第一底框的左右两侧,且与所述左框架和所述右框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浮体单元设于所述左框架;
和/或,
所述浮体单元设于所述右框架;
和/或,
所述浮体单元设于所述前框架;
和/或,
所述浮体单元设于所述第二底框。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框相对水平面倾斜设置,且所述第一底框的前端相对于所述第一底框的后端向下倾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框还设有斜坡滚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框架还包括导引支架,所述导引支架连接于所述前框架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07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式油气生产储卸装置储液晃动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单节登船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