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0984.4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78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童克锋;赵凤龙;洪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N2/18;H01G2/04;H01G4/224;H01G4/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隆源天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73 | 代理人: | 闫冬 |
地址: | 31503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干式电容器 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装置 电容器单元 压电能量 换能装置 接线端子 电连接 支撑架 绝缘层 感性无功功率 电容器领域 电容器芯子 机械振动能 能量再利用 电气设备 机械震动 换能器 转化 充电 供电 节约 平衡 | ||
1.一种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包括:
电容器单元(1),所述电容器单元(1)包括外壳(2)、接线端子(3)、电容器芯子(4)以及绝缘层(6);
无功补偿装置(7),所述无功补偿装置(7)与所述电容器单元(1)电连接,所述无功补偿装置(7)适于补偿或平衡电气设备的感性无功功率;
支撑架(8),所述支撑架(8)适于固定所述电容器单元(1)和所述无功补偿装置(7);
压电能量换能装置(5),所述压电能量换能装置(5)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壳(1)上,且与所述接线端子(3)电连接,适于将机械振动能转化为电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子(4)包括聚丙烯薄膜及蒸镀在聚丙烯薄膜表面的金属膜。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6)为环氧树脂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能量换能装置(5)包括:
正电极板(52),所述正电极板(52)适于收集正电荷;
负电极板(53),所述负电极板(53)适于收集负电荷;
外框(51),所述外框(51)与所述外壳(1)固定连接,所述正电极板(52)与所述负电极板(53)相对间隔设置于所述外框(51)中;
连接结构(54),所述正电极板(52)、负电极板(53)与所述外框(51)通过所述连接结构(54)连接;
压电条(55),所述压电条(55)包括第一压电条(551)和第二压电条(552),所述第一压电条(551)的一端与所述正电极板(52)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框(51)连接;所述第二压电条(552)的一端与所述负电极板(5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框(51)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54)包括第一连接结构(541)和第二连接结构(542),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41)的一端与所述正电极板(5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外框(51)相连;所述第二连接机构(542)的一端与所述负电极板(53)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外框(51)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板(52)上设置有第一锚点(521),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41)与所述正电极板(52)通过所述第一锚点(521)连接;
所述第一锚点(521)还包括一个正向二极管,所述正电极板(52)与所述正向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压电条(551)与所述正向二极管的负极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板(53)上设置有第二锚点(531),第二连接结构(542)与负电极板(53)通过所述第二锚点(531)连接;
所述第二锚点(531)还包括一个负向二极管,所述负电极板(53)与所述负向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所述第二压电条(552)与所述负向二极管的正极相连。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电条(551)紧邻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41)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但彼此不相连;
所述第二压电条(552)紧邻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42)的至少一个侧边设置,但彼此不相连。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点(521)的数量为4个,其中每两个一组,两组所述第一锚点(521)分别分布在所述正电极板(52)的左右边缘处;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41)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锚点(521)的数量相同,且每一个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41)的一端均与相应的所述第一锚点(52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框(51)的左右内侧壁相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功补偿干式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点(531)的数量为4个,其中每两个一组,两组所述第二锚点(531)分别分布在所述负电极板(53)的上下边缘处;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42)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锚点(531)的数量相同,且每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542)的一端均与相应的所述第二锚点(531)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框(51)的上下内侧壁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江北九方和荣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098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