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2186.5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42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H03H1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制动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包括信号接收电路、反馈稳态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终端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所述反馈稳态电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容C7、电容C8组成稳态电路对信号稳态,同时设计了三极管Q3、三极管Q4组成复合开关电路反馈调节信号电位,最后经运放器AR1、运放器AR2同相放大后输入滤波输出电路内,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1和电容C5、电容C6组成π型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出,实现了信号的自动校准,保证了信号能够稳定且高效地传输,也即是防止了信号的失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自新能源汽车概念诞生以来,一直是各国科技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如今新能源汽车在身边非常常见,随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攻克,会越来越普及,其中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也不能完全采用传统的制动控制系统,需要对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更加灵敏,而影响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的主要因素就是信号在传输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而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信号的误差范围要小于传统的燃油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信号的误差范围,要求信号在传递过程中不能出现失真,能够更加稳定的传输。
所以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此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具有构思巧妙、人性化设计的特性,实时检测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终端用信号传输通道内的信号,且能对信号自动校准,防止信号失真。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包括信号接收电路、反馈稳态电路和滤波输出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接收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终端用信号传输通道输入端的信号,经电阻R1和电容C1组成的RC滤波电路滤波,之后进入电阻R2~R4、电容C2-电容C4组成的双T选频电路筛选出信号中的单一频率信号,所述反馈稳态电路运用三极管Q1、三极管Q2和电容C7、电容C8组成稳态电路对信号稳态,同时设计了三极管Q3、三极管Q4组成复合开关电路反馈调节信号电位,最后经运放器AR1、运放器AR2同相放大后输入滤波输出电路内,其中三极管Q5起到反馈调节运放器AR2输出信号的效果,所述滤波输出电路运用电感L1和电容C5、电容C6组成π型滤波电路滤波后输出,也即是输入新能源汽车制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终端信号传输通道内;
所述反馈稳态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1的基极接二极管D1的负极和电阻R6、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容C8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接三极管Q2的基极和电阻R7、电阻R9的一端以及电容C7的一端、二极管D4的负极,电阻R6、电阻R7的另一端接电源+5V,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接电阻R8、电容C7的一端和电阻R9的另一端,三极管Q2 的集电极接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和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12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稳压管D5的负极,电容C8的另一端接电阻R11的一端,电阻R8、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电源-10V,电阻R12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3的负极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稳压管D5的正极接地,运放器AR1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3的一端和三极管Q5的基极以及运放器AR2的同相输入端,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接二极管D4的正极,运放器AR2的反相输入端接电阻R14、电阻R15的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接地,运放器AR2的输出端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和电阻R15的另一端。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2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嵌入式可变储气容积能量回收装置
- 下一篇:具有致动器杆的制动助力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