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传次数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3191.8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44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付杰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336 | 分类号: | H04B17/336;H04B17/382;H04B17/39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冯右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次数 配置 方法 装置 基站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传次数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其中的方法包括:根据终端场景预估模型以及终端信号的信噪比,得到重传次数初始配置值;其中,终端场景预估模型为根据各路径损耗值和终端信号的覆盖等级得到;路径损耗值为采用预设场景的路径损耗模型处理终端信号的传播距离得到。根据终端场景预估模型以及终端信号的信噪比,得到重传次数初始配置值,简单有效。具体的,通过采用各路径损耗模型处理终端信号的传播距离得到的各路径损耗值,并进一步结合终端信号的覆盖等级,合理选取最能与终端信号的覆盖等级相匹配的路径损耗模型作为终端场景预估模型,并根据最能匹配的终端场景预估模型及终端信号的信噪比,合理得到重传次数初始配置值,提高了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宽带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传次数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物与物之间协作连接。物与物之间的通信是实现物与物之间协作连接的必要条件。现有的2G(2-Generation wirelesstelephone technology,第二代手机通信技术规格)/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通信协议无法满足低功率、低成本、广覆盖和大容量的需求,其他一些低功率标准协议如Lora(Long Range,长程)、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在信息安全、移动性和容量等方面存在缺陷,进而,对于新的蜂窝物联网标准需求越来越迫切,从而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标准应时而生。
NB-IoT构建于蜂窝网络,只消耗大约180KHz(kiloHertz,千赫兹)的频段,可直接部署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网络、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信系统)网络或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网络,以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另外,NB-IoT为提升覆盖增强引入了重复发送机制,获得时间分集增益,并采用低阶调制方式,提高解调性能,增强覆盖。在NB-IoT标准中规定,所有物理信道均可重复发送(8到256次重传),理论可获得9~12个dB(decibel,分贝)增益。
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NB-IoT重复发送机制易导致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传输效率的重传次数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重传次数配置方法,包括:
根据终端场景预估模型以及终端信号的信噪比,得到重传次数初始配置值;
其中,终端场景预估模型为根据各路径损耗值和终端信号的覆盖等级得到;路径损耗值为采用预设场景的路径损耗模型处理终端信号的传播距离得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终端信号为NPRACH信号;
在根据终端场景预估模型以及终端信号的信噪比,得到重传次数初始配置值的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
接收终端发送的NPRACH信号,并对NPRACH信号进行物理测量,得到信噪比和时间提前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场景包括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
对所述NPRACH信号进行物理测量,得到信噪比和时间提前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步骤:
根据时间提前量,获取NPRACH信号的传播距离;
采用路径损耗模型处理传播距离,得到路径损耗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31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