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硅酸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4083.2 | 申请日: | 2018-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0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陆福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水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24 | 分类号: | C04B28/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沈振涛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硅酸钙复合材料 硫代硫酸钠 滑石粉 混匀 制备 固化 氯化镁 复合材料领域 磺酸钠水溶液 六水合氯化铝 硬脂酸甘油酯 材料稳定性 磷酸三苯酯 五氯苯酚钠 正硅酸乙酯 对苯二胺 室温条件 二苯基 硅溶胶 硅酸钙 收缩率 减小 抗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酸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复合材料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酸钙、滑石粉、磺酸钠水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40~60℃,加入六水合氯化铝、五氯苯酚钠、氯化镁、磷酸三苯酯、正硅酸乙酯、二苯基‑对苯二胺和硅溶胶,混匀;升温至80~100℃,反应5~8h后,加入硫代硫酸钠、硬脂酸甘油酯,混匀;室温条件下固化24h以上,即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硫代硫酸钠可以使固化后的抗折强度达到1.2MPa以上。加入适量的滑石粉可以减小线收缩率,提高材料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酸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硅酸钙是白色粉末。无味。无毒。溶于强酸。不溶于水、醇及碱,多为针状结晶。在加热至680~700℃时脱出结晶水,结晶外形无变化。由硅酸和生石灰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水热反应生成硅酸钙微晶料浆,经过滤,洗涤,干燥制得。
硅酸钙由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在高温下煅烧熔融而成。由于生成条件的不同,结晶形态不同,用途也不同。主要用作建筑材料、保温材料、耐火材料,涂料的体质颜料及载体,助滤剂,糖果抛光剂,胶母糖撒粉剂,大米涂层剂,悬浮剂,分析试剂。硅酸钙复合材料的应用非常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酸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抗折强度和稳定性均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硅酸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硅酸钙30~60份、磷酸三苯酯10~12份、滑石粉4~8份、硬脂酸甘油酯20~30份、硫代硫酸钠20~30份、六水合氯化铝10~30份、正硅酸乙酯20~30份、二苯基-对苯二胺2~8份、五氯苯酚钠14~15份、氯化镁10~40份、磺酸钠水溶液20~30份、硅溶胶40~80份。
作为优选,硅酸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硅酸钙40份、磷酸三苯酯11份、滑石粉6份、硬脂酸甘油酯25份、硫代硫酸钠25份、六水合氯化铝20份、正硅酸乙酯25份、二苯基-对苯二胺4份、五氯苯酚钠14.5份、氯化镁30份、磺酸钠水溶液25份、硅溶胶60份。
作为优选,硅酸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硅酸钙30份、磷酸三苯酯10份、滑石粉4份、硬脂酸甘油酯20份、硫代硫酸钠20份、六水合氯化铝10份、正硅酸乙酯20份、二苯基-对苯二胺2份、五氯苯酚钠14份、氯化镁10份、磺酸钠水溶液20份、硅溶胶40份。
作为优选,硅酸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硅酸钙60份、磷酸三苯酯12份、滑石粉8份、硬脂酸甘油酯30份、硫代硫酸钠30份、六水合氯化铝30份、正硅酸乙酯30份、二苯基-对苯二胺8份、五氯苯酚钠15份、氯化镁40份、磺酸钠水溶液30份、硅溶胶80份。
作为优选,硅酸钙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计的原料:硅酸钙45份、磷酸三苯酯11份、滑石粉5份、硬脂酸甘油酯22份、硫代硫酸钠22份、六水合氯化铝18份、正硅酸乙酯24份、二苯基-对苯二胺4份、五氯苯酚钠14份、氯化镁22份、磺酸钠水溶液22份、硅溶胶50份。
作为优选,磺酸钠水溶液中磺酸钠的含量为3~4wt%。
作为优选,所述的硅溶胶含有40%的二氧化硅和0.1%的氯化钠,以上按质量份计。
硅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硅酸钙、滑石粉、磺酸钠水溶液混合,搅拌均匀;升温至40~60℃,加入六水合氯化铝、五氯苯酚钠、氯化镁、磷酸三苯酯、正硅酸乙酯、二苯基-对苯二胺和硅溶胶,混匀;升温至80~100℃,反应5~8h后,加入硫代硫酸钠、硬脂酸甘油酯,混匀;室温条件下固化24h以上,即可。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中的硫代硫酸钠可以使固化后的抗折强度达到1.2MPa以上。加入适量的滑石粉可以减小线收缩率,提高材料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水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溧水仿生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40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