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67141.7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43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徐兴宝;计徐伟;朱明国;夏新霞;袁君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0;B23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地址: | 21443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f 油罐 检测 管补强 装配 工艺 | ||
本发明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所述工艺的步骤为:步骤1、在油罐内壳体(1)上插入检测管(2)至油罐内壳体(1)内;步骤2、检测管(2)插入油罐内壳体(1)内的端部上套装并焊接内补强板(3);步骤3、内补强板(3)焊接在油罐内壳体(1)的内壁上;步骤4、打压检测,保证内补强板(3)与油罐内壳体(1)之间的密封;步骤5、油罐内壳体(1)上开孔,并使得开孔与检测管(2)的管腔相连通;步骤6、在油罐内壳体(1)的外壁上焊接外补强板(4),且外补强板(4)上的通孔与油罐内壳体(1)上的开孔相连通。本发明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能够有效的提高补强点的密封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属于油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油罐中间层缺乏有效的检测结构和方法,无法有效的检测油罐的中间层是否整体贯通;而且在测漏管检测到发生漏点时,尤其测漏管本身的密封是否正常缺乏有效的检测结构,为此需要安排大量的人力对各个补强点的漏点检测,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后期的使用成本,不利于产品的推广,尤其是面对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油企,油罐制造企业必须提供中间层全面贯通的证明,且后期使用时能够快速对补强点的渗漏问题进行有效说明,否则不利于油罐企业产品的推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补强点的密封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所述工艺的步骤为:
步骤1、在油罐内壳体上插入检测管至油罐内壳体内;
步骤2、检测管插入油罐内壳体内的端部上套装并焊接内补强板;
步骤3、内补强板焊接在油罐内壳体的内壁上;
步骤4、打压检测,保证内补强板与油罐内壳体之间的密封;
步骤5、油罐内壳体上开孔,并使得开孔与检测管的管腔相连通;
步骤6、在油罐内壳体的外壁上焊接外补强板,且外补强板上的通孔与油罐内壳体上的开孔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检测管的安装过程中采用分级密封性能的测试,保证了检测管的密封,当出现漏点时可排出检测管因素,从而快速对其他漏点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的油罐和检测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
油罐内壳体1、检测管2、内补强板3、外补强板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发明涉及的一种SF油罐检测管补强装配工艺,其步骤为:
步骤1、在油罐内壳体1上插入检测管2至油罐内壳体1内;
步骤2、检测管2插入油罐内壳体1内的端部上套装并焊接内补强板3;
步骤3、内补强板3焊接在油罐内壳体1的内壁上;
步骤4、打压检测,保证内补强板3与油罐内壳体1之间的密封;
步骤5、油罐内壳体1上开孔,并使得开孔与检测管2的管腔相连通;
步骤6、在油罐内壳体1的外壁上焊接外补强板4,且外补强板4上的通孔与油罐内壳体1上的开孔相连通;
步骤7、中间层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71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激光切割极片的下料装置
- 下一篇:自检印板焊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