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吹风式散热装置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68662.4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02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关会锋;刘斌;成广跃;马时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1/06 | 分类号: | B60K11/06;B60K11/08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王子龙 |
地址: | 45006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吹风 散热 装置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吹风式散热装置的车辆。该车辆包括动力单元以及用于对动力单元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车辆上还具有供散热装置从外界抽风的进风舱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和电动风扇,散热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护风罩,护风罩的一端口照应散热器,电动风扇安装在护风罩的另一端处且靠近进风舱门,车辆上还相对护风罩固定设置有密封罩,密封罩的一端口与进风舱门的门洞直接或间接连通,另一端与电动风扇或护风罩密封配合而使得进风舱门与散热器之间形成密封的过风通道。该使用吹风式散热装置的车辆可以用于解决现有车辆中的散热装置工作时经由散热器吹出的热风回流进入电动风扇产生的冷风风流中而影响散热效果和损伤电动风扇电子元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吹风式散热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上的动力单元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量,而动力单元温度过高会影响其性能和寿命,为了保证动力单元的正常使用,通常会使用散热装置来降低动力单元的温度。例如2009年4月15日公告的一篇公告号为CN201220592Y的中国专利文件中记载了一种客车用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客车。该客车用冷却系统的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和安装在散热器上的电动风扇,该冷却系统工作时,电动风扇运转形成冷风风流,冷风风流流向散热器,冷风风流经过散热器时通过冷热交换带走散热器中的热量并形成热风从散热器中吹出,从而实现冷却工作。车辆的蒙皮上一般设有进风舱门,进风舱门上设有进气格栅,上述冷却系统的散热装置一般与进风舱门对应设置,散热装置利用经由进风舱门抽入的冷风与散热装置中的散热器发生冷热交换带走热量来实现散热功能。
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车辆中的散热装置的电动风扇进风侧一般与进风舱门之间有一定距离,在电动风扇抽风时不仅能够将进风舱门外的冷风抽入,还能将经由散热器出去的散入周围空气中的热风抽入,这样就会使电动风扇抽入的风的温度升高,进而会降低该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而且高温的热风还会损伤电动风扇的电子元件,降低电动风扇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吹风式散热装置的车辆,用于解决现有车辆中的散热装置工作时经由散热器吹出的热风回流进入电动风扇产生的冷风风流中而影响散热效果和损伤电动风扇电子元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使用吹风式散热装置的车辆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该车辆包括动力单元以及用于对动力单元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车辆上还具有供散热装置从外界抽风的进风舱门,散热装置包括散热器和电动风扇,散热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筒状的护风罩,护风罩的一端口照应散热器,电动风扇安装在护风罩的另一端处且靠近进风舱门设置,车辆上还相对护风罩固定设置有筒状的密封罩,密封罩的一端口与进风舱门的门洞直接或间接连通,另一端与电动风扇或护风罩密封配合而使得进风舱门与散热器之间形成密封的过风通道。
这样改进的有益效果是:密封罩与电动风扇或护风罩密封配合而使得进风舱门与散热器之间形成密封的过风通道,这样就使得经由散热器吹出的热风无法进入电动风扇运转产生的冷风风流中,可以有效防止热风影响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还可以防止热风对电动风扇的电子元件的损伤。另外,设置密封罩还可以防止大量尘土进入过风通道中,这样就可以避免因大量尘土附着在电动风扇的扇叶上而影响电动风扇动平衡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电动风扇或护风罩上的用于与密封罩密封配合的密封配合结构包括第一密封板面,密封罩上的用于与电动风扇或护风罩密封配合的密封配合结构包括第二密封板面,第一密封板面和第二密封板面具有重叠部分且重叠部分在重叠方向上相间隔,所述间隔内夹设有密封件。
这样改进的有益效果是:第一密封板面和第二密封板面具有重叠部分,将密封件安装在该重叠部分之间,这样可以实现将密封件夹紧在上述重叠部分内,可以防止车辆上的散热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振动而导致密封件脱离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重叠部分均垂直于电动风扇的转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686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