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瓦斯抽采管路甲烷浓度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0223.7 | 申请日: | 201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40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周海坤;金树军;邹德东;王连聪;宁亮;王洋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朱静谦 |
地址: | 11312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发射 激光接收 支管路 甲烷浓度检测装置 瓦斯抽采管路 抽采 支管 引风机构 控制室 上游端 下游端 甲烷 激光 瓦斯抽采管 发射检测 管路连通 浓度测量 气体流速 检测 引入 分析 | ||
本发明涉及浓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瓦斯抽采管路甲烷浓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瓦斯抽采管路上,包括支管路、激光发射件、激光接收件、控制室和引风机构;支管路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上游端和下游端分别与抽采管路连通;激光发射件设置在支管路上,用于发射检测甲烷的激光;激光接收件与激光发射件对应的设置在支管路上,用于接收激光;控制室与激光发射件和激光接收件连接,用于分析甲烷的浓度;引风机构设置在支管路上,位于激光发射件和激光接收件的外侧,用于将抽采管路内的气体引入支管路内,使得支管路与抽采管路内的气体流速相同。本发明的瓦斯抽采管路甲烷浓度检测装置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准确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浓度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瓦斯抽采管路甲烷浓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瓦斯是古代植物在堆积成煤的初期,纤维素和有机质经厌氧菌的作用分解而成。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在成煤的同时,由于物理和化学作用,继续生成瓦斯,在煤矿的开采中通常会开采到瓦斯。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烷烃,其中甲烷占绝大多数,另有少量的乙烷、丙烷和丁烷,此外一般还含有硫化氢、二氧化碳、氮和水气,以及微量的惰性气体。瓦斯中的甲烷的用途比较广泛,可用来作为燃料及制造氢气、炭黑、一氧化碳、乙炔、氢氰酸及甲醛等物质的原料,因此,会对煤矿开采中的瓦斯进行收集。收集的瓦斯的浓度是不定的,如浓度为30%的低浓度瓦斯,为了方便瓦斯的后期应用,需要在输送中对瓦斯中甲烷的浓度进行检测。
目前,现有技术中瓦斯抽采管路甲烷浓度的监测基本上采用微压差取气或者是自由扩散等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取气装置插入到管道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取气装置的导气孔路容易堵塞、气体采集速度慢、气体扩散不均匀、受水蒸气粉尘影响大等问题;而另外一种常用的取气方式,是通过导管将甲烷气体从瓦斯抽采管路中抽出并进行预处理后再检测,操作过程复杂、检测速度慢并且测量不精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检测管道中甲烷浓度检测速度慢,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检测速度快,检测准确的瓦斯抽采管路甲烷浓度检测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瓦斯抽采管路甲烷浓度检测装置,设置在瓦斯抽采管路上,包括支管路、激光发射件、激光接收件、控制室和引风机构;支管路具有上游端和下游端,所述上游端和所述下游端分别与所述抽采管路连通;激光发射件设置在所述支管路上,用于发射检测甲烷的激光;激光接收件与所述激光发射件对应的设置在所述支管路上,用于接收所述激光;控制室与所述激光发射件和所述激光接收件连接,用于分析甲烷的浓度;引风机构设置在所述支管路上,位于所述激光发射件和所述激光接收件的外侧,用于将所述抽采管路内的气体引入所述支管路内,使得所述支管路与所述抽采管路内的气体流速相同。
所述引风机构靠近所述下游端设置。
所述引风机构为燃气泵。
还包括位于所述激光发射件和所述激光接收件外侧、且靠近所述上游端设置在所述支管路上的用于过滤气体的过滤机构。
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网。
还包括位于所述激光发射件和所述激光接收件外侧、设置在所述过滤机构下游的清洗机构,所述清洗机构的清洗端靠近所述过滤机构设置。
所述支管路位于所述抽采管路的外侧。
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抽采管路和所述支管路之间的燃气阀门,所述支管路通过所述燃气阀门与所述抽采管路连通。
所述激光发射件靠所述上游端设置,所述激光接收件靠近所述下游端设置。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02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