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及其余热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0403.5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9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张宏星;潘继国;孙宝芳;李振;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8 | 分类号: | C21B3/08;F27D1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单虎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液态 炉渣 余热 回收 装置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及其余热回收方法,所述装置包括由多个换热模块串联组成的换热单元,与换热单元输出端连通的汽水分离器,与换热单元输入端连通的软水加压循环单元,所述软水加压循环单元也与汽水分离器连通,所述换热模块安装在渣沟内,具有高温液态高炉渣流动的通道以及通入软水进行换热的通路,所述换热模块换热通路的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温度检测仪表,所述软水加压循环单元包括增压水泵。最大限度地回收高温液态高炉渣在撇渣器至渣沟沟头之间流动的熔渣显热,获取高温高压蒸汽,实现节能的目的;设计新型的永久性的金属结构渣槽代替耐火材料浇制的渣沟,不用修补,节约耐火材料,达到节能、降成本的双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工业中的节能降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及其余热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是钢铁企业中能耗最高的工艺环节,高温液态高炉渣是高炉生产过程中,从高炉直接排出的副产品,温度高达1500℃以上,蕴含大量热能,熔渣在从撇渣器到冲渣沟沟头的运动过程中,由于熔渣对渣沟的冲刷、熔蚀作用,渣沟必须定期修补,造成耐火材料消耗;同时,熔渣在从撇渣器到冲渣沟沟头的运动过程中其蕴含的大量热量回收率基本为零,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政策与低成本生产经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及其余热回收方法,最大限度地回收高温液态高炉渣在撇渣器至渣沟沟头之间流动的熔渣显热,获取高温高压蒸汽,实现节能的目的;设计新型的永久性的金属结构渣槽代替耐火材料浇制的渣沟,不用修补,节约耐火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由多个换热模块串联组成的换热单元,与换热单元输出端连通的汽水分离器,与换热单元输入端连通的软水加压循环单元,所述软水加压循环单元也与汽水分离器连通,所述换热模块安装在渣沟内,具有高温液态高炉渣流动的通道以及通入软水进行换热的通路,所述换热模块换热通路的出水口位置处设置有温度检测仪表,所述软水加压循环单元包括增压水泵。
优选的,所述换热模块为分体式结构设计,底部固定在渣沟内,底部具有高温液态高炉渣流动的通道,顶部与底部开合式连接,底部和顶部分别具有通入软水进行换热的通路。
优选的,所述换热模块的顶部和底部采用板式换热器的迷宫流向的换热片。
优选的,所述换热模块底部和顶部的换热通路上均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优选的,还包括软水补充单元,所述软水补充单元的管路一端连接高炉本体的软水密闭循环系统,另一端与汽水分离器连通,所述软水补充单元的管路上设置有电动调节阀。
优选的,所述软水加压循环单元还包括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和流量检测仪表,所述温度检测仪表、压力检测仪表和流量检测仪表设置在增压热水泵与循环单元连通的管路上。
优选的,所述汽水分离器上设置有水位控制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高温液态高炉渣余热回收方法,高温液态高炉渣在换热模块的通道内流动,所述余热回收方法为:换热模块的换热通道内通入低温循环软水,低温循环软水在换热单元逐步流动的过程中被逐渐加热,低温循环软水在换热单元换热后形成高温高压循环软水并进入汽水分离器中,当高温高压循环软水进入汽水分离器中压力突然降低,高温高压循环软水温度超过费点,高温高压循环软水部分汽化生成高压蒸汽,高压蒸汽进入用户蒸汽管网,高温高压循环软水部分冷凝形成低温低压循环软水,降落在汽水分离器的底部,经过软水加压循环单元的增压水泵增压后再次进入换热单元循环使用。
优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软水补充单元从高炉本体的软水密闭循环系统向汽水分离器内补充软水的步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特殊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040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