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态复合开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1216.9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67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军;朱宁辉;燕翚;王海龙;魏孟刚;王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7/22 | 分类号: | H02H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22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闸管阀组 机械开关 消弧变压器 弧电源 固态复合开关装置 阀基电子设备 复合开关装置 并联 中压 电弧 命令动作 能量损耗 使用寿命 用电系统 合闸 过电压 串联 | ||
一种固态复合开关装置,所述复合开关装置包括:机械开关QF、晶闸管阀组、消弧变压器和消弧电源;所述机械开关QF与所述消弧变压器高压侧串联后再与所述晶闸管阀组并联;所述消弧变压器低压侧与所述消弧电源并联;所述晶闸管阀组与阀基电子设备连接;所述晶闸管阀组、机械开关QF和消弧电源分别依据所述阀基电子设备下发的开合闸命令动作;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开关装置适用于中压配用电系统,在任意工作状态下均不存在电弧和过电压,且能量损耗小,满足中压配用电中开关频繁工作的需要,提高机械开关使用寿命,这在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压配用电系统的开关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固态复合开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生产的电气化广度与深度日益提升,用电形式呈现多样化,用电质量需求也日益严苛。在大工业生产行业,如:冶金、电气化铁路、石油开采、化工生产等,为满足大功率用电要求,往往直接使用10kV、27.5kV、35kV电压等级的中压配电网直接进行供电。因此,在某些工况下会不可避免的对中压配电网中的断路器进行频繁操作。但是在高压、大电流的工况中,断路器分合闸过程中产生的电弧对断路器触头的烧蚀,会对断路器的电气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例如在重载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使用的地面过分相开关,石油开采装置中的游梁式抽油机中所使用的断路器,高压无功补偿装置投切电容器等,其分合闸周期为分钟级甚至秒级,这意味着每天会对断路器进行上百次的开关操作,而一般断路器的寿命仅为一万次左右,从而导致在上述应用工况下的断路器更换周期为1~3个月。如此频繁的断路器更换,造成了极大的物资损耗,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为此,在上述应用场合多采用复合开关替代传统开关,以延长开关寿命。现有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固态开关拓扑形式多采用晶闸管并联机械开关,该拓扑可以实现零电压合闸,达到合闸无电弧的目的;但是在分闸过程,机械开关先分闸动作产生电弧,晶闸管依靠电弧产生的压降才能导通,实现电流转移后才能熄灭关断电弧。10kV以上电压等级的复合开关,由于并联的晶闸管层数较多,为保证晶闸管在分闸过程中可靠导通,需要在机械开关支路中串联电抗器。但是,复合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串联电抗器一直接入回路,电抗器持续工作一方面存在功率损耗,另一方面,串联电抗器造成的压降也会对负载造成一定影响。再者,复合开关在关断时,串联电抗器中储存的电磁能量需在回路中释放,表现形式为电抗器端间过电压,频繁的关断操作过电压会对机械开关及晶闸管阀组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态复合开关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态复合开关装置,所述复合开关装置包括:机械开关QF、晶闸管阀组(1)、消弧变压器和消弧电源;
所述机械开关QF与所述消弧变压器高压侧串联后再与所述晶闸管阀组(1)并联;
所述消弧变压器低压侧与所述消弧电源并联;
所述晶闸管阀组(1)与阀基电子设备连接;
所述晶闸管阀组(1)、机械开关QF和消弧电源分别依据所述阀基电子设备下发的开合闸命令动作。
优选的,所述晶闸管阀组(1)包括:多个串联的晶闸管阀TY和高电位控制板;
所述多个串联的晶闸管阀TY通过所述高电位控制板与所述阀基电子设备连接。优选的,所述消弧电源的输入端接入380V交流电源,工作于整流状态;
所述消弧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消弧变压器低压侧连接,工作于逆变状态,根据所述复合开关的需要逆变出相应的工频交流电压;
消弧电源采用SVPWM调制方式,控制策略采用瞬时功率算法,在DQ坐标系下分别对有功电流、无功电流进行调节控制。
优选的,所述消弧电源包括:两组背靠背设置的三相半桥PWM变流器和两组半导体开关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中电普瑞科技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1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