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处理金属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1646.0 | 申请日: | 2014-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324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尚文;山本雄大;黑部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制钢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22/28 | 分类号: | B21D22/28;B21D51/10;C23C2/06;B21D3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吕琳;朴秀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处理 金属板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表面处理金属板,其用于包括了通过对表面处理金属板进行至少一次成型加工来使凸状的成型加工部成型的工序和在使所述成型加工部成型之后通过减薄拉深加工用模具对所述成型加工部进行减薄拉深加工的工序的成型材料制造方法,具有:表面处理层,设置于金属板的表面;以及润滑膜,设置于所述表面处理层的表面。
本申请是下述申请的分案申请:
发明名称:成型材料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表面处理金属板
国际申请日:2014年10月23日
国际申请号:PCT/JP2014/078212
国家申请号:201480069522.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成型加工部进行减薄拉深加工的成型材料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表面处理金属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以镀层钢板等表面处理金属板作为原材料,通过拉深加工等冲压成型方法来成型出凸状的成型加工部。在尤其需要成型加工部的尺寸精度的情况下,在成型加工部成型之后,对该成型加工部实施减薄拉深加工。减薄拉深加工是指,使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比减薄拉深加工前的成型加工部的板厚窄,利用凸模以及凹模对成型加工部的板面进行减薄拉深,使成型加工部的板厚与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一致的加工方法。
作为用于这样的减薄拉深加工的模具,能举出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等中所示的结构。即,现有的模具具备凸模和凹模。凸模为圆柱状构件,具有与向压凹孔压入的压入方向平行地呈直线状延伸的外周面,插入成型加工部的内部。凹模具有供成型加工部和凸模一同压入的压凹孔。压凹孔具有:肩部,配置于压凹孔的入口外缘并且由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构成的;以及内周面,自肩部的R角以与压入方向平行的方式呈直线状延伸。成型加工部的板面在被压入压凹孔时通过肩部被减薄拉深,慢慢地被减薄至凸模的外周面与压凹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的厚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501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减薄拉深加工前的成型加工部的板厚沿着压入方向呈不均匀。具体地说,多数情况下,沿着压入方向的成型加工部的后端侧的板厚比成型加工部的前端侧的板厚更厚。像这样后端侧较厚的原因是,在使成型加工部成型时前端侧比后端侧被更大程度地延展。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模具中,凸模的外周面和压凹孔的内周面平行地延伸。因此,凸模的外周面和压凹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沿着压入方向呈均匀,使得成型加工部的板厚较厚的部分被更多地减薄拉深。因此,板厚较厚部分的表面处理层有可能会被刮掉,产生粉末状的渣滓。粉末状的渣滓会引起在减薄拉深加工之后的成型加工部的表面形成微小的洼坑部(凹痕)、使用了该成型材料的产品性能变差等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技术方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对局部表面产生较大负荷并能减少粉末状的渣滓的产生量的成型材料制造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表面处理金属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制钢株式会社,未经日新制钢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16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自动化冲压机床
- 下一篇:贴片电感器引出端切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