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和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1748.2 | 申请日: | 2018-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1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英华 |
主分类号: | H01M16/00 | 分类号: | H01M16/00;H02N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002 广东省湛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组 氢燃料电池 电池组 动力电池系统 化学反应 氢气 金属锂 碳酸锂 水箱 电磁换向阀通电 余热发电机 锂电池充电 鼓风机 水蒸气 穿过 消耗 氧气发生 释放 出气管 氯化钙 热气体 热氧气 生成水 吸风机 液态水 放电 锂盐 二氧化碳 制作 氧气 转动 接通 通电 吸收 | ||
1.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系统由锂电池组(7)、氢燃料电池(11)、余热发电机(12)、水箱(5)、空气电磁阀(1)、液化二氧化碳罐(3)、二氧化碳电磁阀(4)、吸风机(9)或抽真空机、电磁换向阀(10)和电脑控制仪组成,锂电池组(7)接有进气管(6),进气管(6)的另一端在水箱(5)顶部,从液化二氧化碳罐(3)出来的二氧化碳经过通电打开的二氧化碳电磁阀(4)进入水箱(5)的水里,空气经过失电打开的空气电磁阀(1)进入水箱(5)的水里,锂电池组上接有出气管,接有出气管(8)上依次装有吸风(9)机或抽真空机和电磁换向阀(10),电磁换向阀(10)的常闭出口上接有氢燃料电池组(11),氢燃料电池的出口上接有余热发电机(12),动力电池系统由电脑控制仪控制。
2.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动力电池系统由锂电池组(7)、氢燃料电池(11)、余热发电机(12)、水箱(5)、液化二氧化碳罐(3)、二氧化碳电磁阀(4)、空压机或鼓风机(2)、电磁换向阀(10)和电脑控制仪组成,锂电池组(7)接有进气管(6),进气管(6)的另一端在水箱(5)顶部,从液化二氧化碳罐(3)出来的二氧化碳经过通电打开的二氧化碳电磁阀(4)进入水箱(5)的水里,从空压机或鼓风机(2)出来的空气进入水箱(5)的水里,锂电池组(7)上接有出气管(8),出气管(8)上装有电磁换向阀(10),电磁换向阀(10)的常闭出口上接有氢燃料电池(11),氢燃料电池(11)的出口上接有余热发电机(12),动力电池系统由电脑控制仪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动力电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组(7)由多组锂电池组成,锂电池由多孔的塑料板(702)、正极导体、正极(704)、绝缘隔膜(705)、负极导体、负极(706)和外壳(701)组成,用一片透气性好、反渗透阻力小、电阻率小的石墨烯薄膜(703)作为锂电池负极导体,锂电池的负极(706)是渗透到负极导体石墨烯薄膜(703)表面的纳米锂,用另外一片透气性好、反渗透阻力小、电阻率小的石墨烯薄膜(703)作为锂电池的正极导体,锂电池正极(704)是涂在正极导体石墨烯薄膜(703)上的一层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三元聚合物、磷酸铁锂或者碳酸锂电解液,锂电池的正极(704)与负极(706)有一层绝缘隔膜(705),绝缘隔膜(705)是能够让锂离子穿过的聚合物薄膜,相邻的两组锂电池的两片石墨烯薄膜(703)之间夹有氯化钙,两片多孔的塑料板帖在多组锂电池的石墨烯薄膜(703)外面,外壳(701)与多孔的塑料板(702)之间有空隙。
4.一种锂电池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两片多孔塑料板(702),用一片石墨烯薄膜(703)作为锂电池负极导体,将纳米锂渗透到负极导体石墨烯薄膜(703)表面,用另外一片石墨烯薄膜(703)作为锂电池正极导体,在正极导体石墨烯薄膜(703)上涂上一层钴酸锂、锰酸锂、镍酸锂、三元聚合物、磷酸铁锂或者碳酸锂电解液,在锂电池的正极(704)与负极(706)之间夹一张能够让锂离子穿过的聚合物绝缘隔膜(705),相邻的两组锂电池的两片石墨烯薄膜(703)之间涂上氯化钙,用两片多孔的塑料板(702)帖在多组锂电池的石墨烯薄膜(703)外面,再用外壳(701)的材料进行封装,最后装上铜插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英华,未经张英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174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