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1807.6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97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发明(设计)人: | 黄家武;林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凯中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65/08 | 分类号: | A01N65/08;A01N53/06;A01N43/16;A01N37/38;A01N25/30;A01N25/22;A01P17/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蚊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液体蚊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0.1~0.5份、桂竹香精油0.1~0.5份、川陈皮素0.1~0.3份、秦皮素0.2~0.6份、甲氧基肉桂酸辛酯0.05~0.5份、抗氧化剂0.05~0.5份、表面活性剂0.1~0.4份、挥发调整剂50~60份和水30~40份。所述的液体蚊香药效强劲,具有显著的驱蚊、杀蚊效果,且持效期长达720h,日挥发量低,药效达到A级标准,并且性质稳定,紫外光照不分解,蚊虫抗药性小,具有低毒、安全、高效、长效、环保的优点,是健康家居生活的理想选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卫生杀虫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热液体蚊香是第三代蚊香,首先由日本开发并投放于市场,它相较于传统的盘式蚊香和电热蚊香片,具有以下优点:使用方便,不需天天换药,一瓶药液可连续使用240~720h,只要简单开启和关闭开关即可,且配置定时元件后可实现更方便的自动控制;使用过程中整个晚上各时间段药效更稳定,无下半夜被叮咬现象;避免使用火源,使用更安全;药液可以全部无浪费的挥发到空间,避免原药被燃烧或残留在纸片中,有效成分利用率高;可以避免手直接接触药物,清洁卫生,加上外型美观时尚,更符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因此,电热液体蚊香具有使用轻便、无烟无粉尘、药效稳定、高效低毒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现有的电热液体蚊香配方体系以烷烃溶剂、拟除虫菊酯、抗氧化剂以及香精等为组分,通过混合、搅拌溶剂形成均相体系。烷烃溶剂由于是精馏等形成,其碳链分布较广,尤其是其中低碳链烷烃易形成有机挥发物即VOC,在消费者日常家居生活中,会通过电热液体蚊香的加热使用和自然挥发造成家居环境的污染,给消费者健康带来一定影响。此外,烷烃溶剂遇明火可燃烧,属可燃液体,给运输、仓储和家居使用带来一定的消防风险。因此,以水基电热液体蚊香取代油基体系,成为近年来液体蚊香研发的热点。
目前,市场上水基电热液体蚊香的产品相对较少,且持效时间短,这是由于液体蚊香中大部分的有效成分一般难溶于水,需加入挥发性较大的有机溶剂辅助溶解,然而,也间接导致制得的水基液体蚊香溶剂挥发量大,不能自始至终保持均匀挥发,维持稳定的驱蚊、灭蚊效果。公开号为CN 105724374 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天竺葵精油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该液体蚊香由甲氧苄氟菊酯、天竺葵精油、三乙二醇丁醚、二甲苯磺酸钠、土木香内酯、佛手苷内酯、抗氧剂和水制成,对蚊子具有较强的驱杀作用,安全不可燃、挥发稳定,还能降低室内有机挥发物含量,是一种环保型液体蚊香。
虽然现有技术对改进水基电热液体蚊香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仍然存在不少缺陷,真正能进入市场被消费者使用的产品少之又少,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蚊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液体蚊香各成分配比科学,相互协调,具有显著的协同增益效果,驱蚊、杀蚊效果显著,且持效期长达720h,日挥发量低且药效达到A级标准,并且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溶液稳定不分层,紫外光照不分解,蚊虫抗药性小,具有安全、高效、长效、环保的优点。
所述的液体蚊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0.1~0.5份、桂竹香精油0.1~0.5份、川陈皮素0.1~0.3份、秦皮素0.2~0.6份、甲氧基肉桂酸辛酯0.05~0.5份、抗氧化剂0.05~0.5份、表面活性剂0.1~0.4份、挥发调整剂50~60份和水30~40份。
优选,所述的液体蚊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拟除虫菊酯类化合物0.1~0.3份、桂竹香精油0.2~0.5份、川陈皮素0.1~0.3份、秦皮素0.4~0.6份、甲氧基肉桂酸辛酯0.1~0.3份、抗氧化剂0.1~0.5份、表面活性剂0.2~0.4份、挥发调整剂50~60份和水30~4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凯中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凯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1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治柑橘黄龙病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畜牧业用消毒液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