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深基坑支撑体系换撑结构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2409.6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375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地址: | 310015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坑 支撑 体系 结构 施工 方法 | ||
1.深基坑支撑体系换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基坑支护桩(1)施工:在腰梁(2)高度处的支护桩钢筋笼(3)外侧设置环形连接板(4),并在环形连接板(4)上预设连接螺栓(5);结构桩(6)的顶部设置格构柱(7)的连接段,在格构柱(7)的连接段外侧设置2~4排钢筋连接体(8),使钢筋连接体(8)上的钢筋限位槽(9)与结构桩钢筋笼(10)连接牢固;
2)基坑土体开挖:基坑支护桩(1)形成强度后进行基坑土体开挖施工;
3)地下室底板(11)施工:在地下室底板(11)的后浇带钢筋笼(12)内部设置内部定位体(13),使内部定位体(13)与后浇带端模(14)之间设置位置调节体(15),在后浇带端模(14)上设置钢筋穿过槽(16)和止浆体(17);在内部定位体(13)临空面设置封闭挡板(18);
4)腰梁定位槽(22)设置:在支护桩(1)的外侧与环形连接板(4)位置对应处设置腰梁抱箍(19)、抱箍连接体(20)、压力分散板(21)和腰梁定位槽(22),在腰梁定位槽(22)上设置竖向立板(23),并在竖向立板(23)上设置横向紧固螺栓(24),在腰梁定位槽(22)的底部设置补强筋体(52);
5)格构柱(7)施工:将上部的格构柱(7)与格构柱(7)的连接段连接牢固,在格构柱(7)外侧设置上部连接箍板(26)和下部连接箍板(27),在上部连接箍板(26)上设置拉索(28),在下部连接箍板(27)上设置连接内撑(29)和补强斜撑(30),在连接内撑(29)上设置拉索连接环板(31)和环板限位体(32);
6)腰梁(2)安装及预应力施加:在腰梁(2)的两端设置承压帽板(33)、上部设置吊装环(34);承压帽板(33)的外侧设置横向限位板(35);在钢支撑(25)设置位置处设置支撑搁置挂槽(36);将腰梁(2)吊装至腰梁定位槽(22)内,通过竖向立板(23)上的横向紧固螺栓(24)顶压紧固腰梁(2);待所有腰梁(2)安装完成后,将第一顶压装置(37)安装至承压帽板(33)的横向限位板(35)上部,通过第一顶压装置(37)对腰梁(2)施加预应力;通过顶部螺栓(51)将支撑搁置挂槽(36)与腰梁(2)连接牢固;
7)钢支撑(25)安装:将钢支撑(25)的一端置于支撑搁置挂槽(36)内,另一端与连接内撑(29)端部的套箍(38)连接,并在支撑搁置挂槽(36)内设置楔形填充体(39)、第二顶压装置(41)和滑移支撑体(42);在套箍(38)内部设置柔性接缝层(43);楔形填充体(39)与支撑搁置挂槽(36)通过挂槽螺栓(40)连接;
8)换撑施工:自下而上依次拆除原基坑支撑结构,通过后设置的钢支撑(25)、格构柱(7)及腰梁(2)对基坑提供内部支撑;
9)地下室外墙(44)及防水板材(45)施工:进行地下室外墙(44)施工,在与地下室底板(11)的后浇带相对应位置设置地下室外墙(44)的后浇带;在地下室外墙(44)的后浇带钢筋笼(12)内部设置内部定位体(13),使内部定位体(13)与后浇带端模(14)之间设置位置调节体(15);在内部定位体(13)临空面设置封闭挡板(18);在地下室外墙(44)面向支护桩(1)侧设置防水连接体(46),使防水板材(45)与防水连接体(46)通过板材螺栓(47)连接;
10)回填土(48)施工及钢支撑(25)拆除:自下向上采用回填土(48)依次填充地下室外墙(44)与支护桩(1)的间隙,在回填土(48)填筑施工时同步拆除该部位的钢支撑(25)和腰梁(2);
11)后浇带施工:取下封闭挡板(18),解除位置调节体(15)对后浇带端模(14)的约束,取出后浇带端模(14)和内部定位体(13),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步骤9)所述内部定位体(13)采用钢材或塑料板或木材制成,横断面呈“工”形或形或“口”形,在内部定位体(13)的临空面设置挡板连接螺栓(49);所述位置调节体(15)采用压力千斤顶或机械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钢筋连接体(8)位于格构柱(7)的外侧,沿环向均匀间隔设置,钢筋连接体(8)的一端与格构柱(7)焊接连接,另一端设置钢筋限位槽(9);所述钢筋限位槽(9)的直径较结构桩钢筋笼(10)的纵向钢筋大5~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江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240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基坑开挖变形方法
- 下一篇:基坑围护墙用装配式全钢冠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