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2564.8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8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林勇;宾石玉;文衍红;杜雪松;罗辉;邓潜;樊荟慧;陈李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51 | 分类号: | A01K61/51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黄小榆 |
地址: | 530021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田螺 中国圆田螺 人工繁育 养殖 幼螺 种苗选择 驯化 分箱 繁育 繁殖能力 人工饲养 存活率 生长 出苗率 疾病率 种苗 成活率 繁殖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属于田螺的繁育技术领域。所述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种苗选择;步骤2:驯化养殖;步骤3:分箱养殖;步骤4:幼螺养殖。本发明的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一是从种苗选择入手,不仅保证了出苗率,也确保了种苗的质量,为后期的繁殖、养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驯化养殖,可使野生田螺适应人工饲养环境,提高田螺的繁育能力和生长速度;三是分箱养殖,可提高田螺的繁殖能力;四是幼螺养殖,可提高提高幼螺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可降低田螺疾病率,提高幼螺成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属于田螺的繁育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动物分类学上,田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田螺科。田螺属常见的经济价值较多的种类有: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胀肚圆田螺、长螺旋圆田螺和乌苏里圆田螺,其中,中国圆田螺是中国常见的种类,栖息于湖泊、沟渠、池塘和稻田内,个体较大,食用价值较高。
中国圆田螺螺壳大,质薄而坚,陀螺形,约有6-7个螺层,壳面凸,缝合线极明显,壳顶尖锐,体螺层膨大,壳表光滑,无肋,黄褐色或绿褐色,壳口卵圆形,上方有一锐角,周缘具有黑色框边,厣角质,为同心圆侧核厣。中国圆田螺是终生生活在淡水中杂食性动物,生长繁殖迅速,尤其喜欢饵料丰富、土质柔软的稻田环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肉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田螺消费量也将逐年攀升。目前市场上供应的中国圆田螺主要以收集野生田螺然后进行人工养殖,。随着需求量增大,以采集方式收集田螺已经不能满足养殖规模需求,提供大量品质好的幼螺成为养殖户的迫切需要。但现有的人工繁育的中国圆田螺易受寄生虫、致病菌侵害,生长速度慢、成活率低。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以解决上述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本发明的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一是从种苗选择入手,不仅保证了出苗率,也确保了种苗的质量,为后期的繁殖、养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驯化养殖,可使野生田螺适应人工饲养环境,提高田螺的繁育能力和生长速度;三是分箱养殖,可提高田螺的繁殖能力;四是幼螺养殖,可提高提高幼螺存活率和生长速度,可降低田螺疾病率,提高幼螺成活率。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中国圆田螺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种苗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无病无伤的野生中国圆田螺作为种螺,将种螺浸入质量浓度为0.5%的食盐水浸泡7min-9min,然后浸入次氯酸钠溶液中清洗3min-4min,得到田螺种苗;
步骤2:驯化养殖
在3月份-5月份,将步骤1得到的田螺种苗置于养殖箱内,再将养殖箱置于养殖室内,进行驯化养殖,保持白天养殖温度为22℃-26℃,夜晚养殖温度为15℃-18℃,每天按照田螺体重的1.5%-2%投喂饵料,分两次投喂,投喂间隔时间在8h以上,每周更换一次养殖箱内的水,养殖2个月后,得到驯化田螺;
步骤3:分箱养殖
将步骤2得到的驯化田螺按照雌田螺和雄田螺数量比(5-7):(3-5)进行分箱养殖,保持白天养殖温度为22℃-26℃,夜晚养殖温度为15℃-18℃,每天按照田螺体重的1.8%-2.2%投喂饵料,分三次投喂,投喂间隔时间在6h以上,每周更换一次养殖箱内的水,调节养殖箱内的水pH值为7-8,养殖1个月后,田螺开始进行繁育;
步骤4:幼螺养殖
将幼螺在原养殖箱内养殖10-15天后转移至单独养殖箱进行养殖,每天按照幼螺体重的0.4%-0.6%投喂饵料,每3-4天更换1次水,调节养殖箱内的水pH值为7-8,每4-6天使用次氯酸钠溶液对幼螺以及养殖箱进行消毒,在20℃-24℃温度下养殖2-3个月,移至养殖室进行共同养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25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罗氏沼虾苗的筛选方法
- 下一篇:一种紫海杂交扇贝的“南育北养”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