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城镇污水污泥接收及储运的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3374.8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32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邱凤翔;胡维杰;曹晶;陈汝超;卢骏营;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G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陈颖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水污泥 半干 污泥 污泥接收 城镇污水污泥 污泥干化焚烧 污泥输送机 缓冲作用 污泥焚烧 车间 含水率 接收仓 地下 干化 抓斗 储存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水污泥和半干污泥接收及储运的系统,用于污泥干化焚烧厂接收外来脱水污泥半干污泥的接收及储运。该系统包括半干污泥接收车间、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脱水污泥接收车间、脱水污泥接收仓、污泥抓斗、和污泥输送机。本发明通过可接收半干污泥和脱水污泥两种不同含水率的外来污泥,并能将脱水污泥干化后进行混合,从而实现两种不同性质来泥的混合;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也具有储存污泥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保证在一定时间内污泥焚烧的连续性;本发明解决了脱水污泥和半干污泥接收与储运问题,解决了不同来泥的混合均匀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脱水污泥与半干污泥接收及储运的系统及装置,属于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量及相应产生的污泥量快速增长。同时,随着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以往重水轻泥的局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对污泥处理的要求日益提高和重视。
城镇污水污泥的处置途径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处理等方法。近年来污泥焚烧技术已经逐步成为处理污泥的主流,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目前,污泥干化焚烧是我国主流的污泥处理处置形式之一。
随着城镇污水污泥干化焚烧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国内有的城市建设了集中式的污泥焚烧设施,污水处理厂的污泥脱水后或干化后运至污泥焚烧设施集中焚烧。在这种情况下,污泥焚烧厂需要接收脱水污泥或干化污泥的设施。脱水污泥的接收是一种比较常规的接收方案,但已建成的城镇污水污泥焚烧工程基本没有接收干化后半干污泥的工程案例。由于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含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污水处理厂出厂污泥经干化为半干污泥,再运输至污泥焚烧厂焚烧,为应对半干污泥的接收,污泥焚烧厂需要设置半干污泥接收设施。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同时接受脱水污泥和半干污泥的系统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城镇污水脱水污泥和半干污泥接收、储运及混合的系统及装置,能有效实现脱水污泥及半干污泥的接收、储运及混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城镇污水污泥接收及储运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半干污泥接收车间,用于接收半干污泥运载车辆卸载物料;
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与半干污泥接收车间之间设有通道,用于接收和储存外来半干污;
脱水污泥接收车间,用于脱水污泥运载车辆停放卸载物料;
脱水污泥接收仓,与脱水污泥接收车间配合设置,用于接收和储存外来脱水污泥,所述脱水污泥接收仓通过污泥输送装置经过污泥干化机后,最终连接至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脱水污泥接收仓所接收的脱水污泥经干化后,输送至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在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内与所接收的半干污泥进行混合;
污泥抓斗,所述污泥抓斗设置在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上部,用于半干污泥的混合和抓取;
污泥输送机,将污泥抓斗抓取的半干污泥输送至焚烧炉焚烧处理。
优选地,半干污泥接收车间设置除臭系统,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是密封的,为保证臭气不外泄,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内保持微负压,臭气引入除臭系统。
优选地,所述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设置安全设施,包括气体检测仪器、温度计、和压力传感器。
优选地,半干污泥接收车间与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的通道设置自动感应式盖板,车辆卸料时自动打开,车辆离开后自动关闭,以便于车辆倾倒,接收坑密封。
优选地,脱水污泥接收仓通过滑架和污泥泵将脱水污泥输送至脱水污泥料仓,再输送至污泥干化机对污泥进行干化,之后输送至半干污泥地下接收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33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