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3511.8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20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孔才;杨康;杨秀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印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22/00;A01G22/60;A01G1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睿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谷庆红 |
地址: | 554300 贵州省铜***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竹荪 高产栽培 香蜂草 生长 食用菌栽培技术 生长周期 栽培场地 土壤ph 覆土 蓍草 种植 播种 消毒 覆盖 | ||
1.一种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场地:选择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在3-5cm,土壤pH在6-7的土地;
(2)整地:将选好的场地进行深翻,对土壤进行消毒;
(3)播种:向整地完成后的场地中铺施有机红托竹荪培养基,铺施厚度为5-20cm,向选好的场地中播种红托竹荪,然后将其表面用香蜂草和大丽花覆盖,然后覆土,向土壤浇水;
(4)日常管理:播种后在种植场地中分散种植蓍草、香菜、沼沫花,用抗病虫害制剂对土壤表层进行喷洒,定期进行抗虫抗病处理,土壤湿度保持在45-5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5-85%,控制温度在16-30℃;
(5)采收:红托竹荪生长160-180天后进行采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对土壤进行消毒,是对地面下10-15cm的土壤进行消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蜂草和大丽花覆盖,其覆盖厚度为2-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蜂草和大丽花,其重量比例为(2-6):(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托竹荪菌种的播种密度为1.5-2kg/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红托竹荪培养基,含有玉米芯60%、锯末5%、豆粕10%、秸秆粉15%、金银花藤7%、无机盐2%、糖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红托竹荪培养基,其整体含水量为70-80%、ph为5.5-6.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蓍草、香菜、沼沫花,其种植密度总计为100-300株/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红托竹荪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蓍草、香菜、沼沫花,其种植密度分别为蓍草20-80株/亩、香菜60-120株/亩、沼沫花20-100株/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印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未经印江自治县板溪镇印龙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351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孢蘑菇的高产栽培工艺
- 下一篇:设施化连作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