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充电架及换电站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3772.X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8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翁志福;吴伟明;刘会敏;兰志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80 | 分类号: | B60L53/80;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3;H01M10/63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罗朗 |
地址: | 20130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管理 方法 系统 充电 电站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充电架及换电站,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装置、至少一个能量平衡装置和至少一个温度检测模块;每个能量平衡装置与电池的箱体表面接触;每个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电池的箱体表面;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电池的箱体表面的温度值;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温度值,并根据温度值控制能量平衡装置对电池的箱体表面进行加热或者冷却。本发明能够及时地对电池的箱体加热或冷却,实现换电站内的每个电池都达到热平衡的目的,加热或冷却效果理想,且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充电架及换电站。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新能源车方面的扶持政策,电动车产量正在逐年增加,基于更换电池的新能源汽车也在各汽车厂不断地制造并推出,特别是对于高频次使用的运营型新能源车辆(如出租车、网约车等)。
根据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电池的电化学特性与产热机理,一般为了解决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情况下工作而引起热散逸或热失控问题,以提升电池整体性能,需要保证电池的在最佳温度区间内进行充电。
而对于现有的换电站中的充电电池,主要是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对电池进行降温,或者通过空调提升整个换电站的空间温度的方式对电池进行加热,但是,这些控制方式都存在不能及时地对电池的箱体加热或冷却,且加热或冷却效果不够理想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存在不能及时地对电池的箱体加热或冷却,且加热或冷却效果不够理想等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及系统、充电架及换电站。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控制装置、至少一个能量平衡装置和至少一个温度检测模块;
所述控制装置与每个所述能量平衡装置、每个所述温度检测模块通信连接;
每个所述能量平衡装置与电池的箱体表面接触;
每个所述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电池的箱体表面;
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电池的箱体表面的温度值;
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获取所述温度检测模块检测的所述温度值,并根据所述温度值控制所述能量平衡装置对所述电池的箱体表面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较佳地,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比较所述温度值是否高于第一设定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能量平衡装置对对应的电池的箱体表面进行冷却;
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比较所述温度值是否小于第二设定阈值,若是,则控制所述能量平衡装置给对对应的电池的箱体表面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设定阈值大于所述第二设定阈值。
较佳地,所述能量平衡装置包括液体循环装置、热量传导管和热量传导板;
所述液体循环装置依次与所述热量传导管、所述热量传导板接触;
所述热量传导板与所述电池的箱体表面接触;
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用于产生加热液体或者冷却液体,并通过所述热量传导管将加热液体或者冷却液体的热量传输至所述热量传导板对所述电池的箱体表面进行加热或者冷却。
较佳地,所述热量传导管贴设于所述热量传导板的正下方;
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出水口与所述热量传导管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热量传导管的出水口与所述液体循环装置的进水口连接。
较佳地,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还包括若干个开关控制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37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