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构树提取物在制备抗口腔疾病的产品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4631.X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04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耿长安;陈纪军;闫孟红;马云保;黄晓燕;张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60 | 分类号: | A61K36/60;A61P1/02;A61P31/02;A61P31/04;A61K8/9789;A61Q11/00;A23L33/105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构树 提取物 制备 口腔疾病 牙龈卟啉单胞菌 变形链球菌 乙醇提取物 粘性放线菌 核梭杆菌 口腔细菌 抑菌作用 口腔 应用 疾病 治疗 预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树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口腔菌引发的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构树乙醇提取物对四种口腔细菌,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树提取物,其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预防和治疗口腔菌引发的相关疾病的保健品、日化品、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背景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人们对口腔护理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特别是对其功能和安全方面尤为重视。当前困扰大众的口腔问题主要为口腔菌引起的各种炎症、口气、龋齿、菌斑等问题。市场上使用的口腔健康产品,如日化产品、保健品、药品等大多以人工合成制剂为主要活性成分,其安全性和环境友好性尚需进一步论证。因此,安全有效、简单易得、环境友好的天然来源的活性物质,在口腔保健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inn.)L'Hér.ex Vent.为桑科构树属植物,产我国南北各地,在中国的温带、热带均有分布和栽培,具有速生、适应性强、分布广、易繁殖、热量高、轮伐期短等优点,是重要的绿化和经济数种。构树的果实、树叶、枝条、茎皮部乳汁和根皮均可人药,有补肾利尿、清肝明目、健胃、消炎、凉血止血之功效。其中构树叶,又名楮叶,具有较好的治癣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楮叶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在体外抗浅部真菌试验中显示了明显的抗真菌作用。其果实又名楮实子具有清肝明目,清凉解毒等作用。国内外学者对构树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从中分离出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及苯丙烷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心肌缺血、抗氧化等作用。目前未见构树提取物具有抗口腔菌活性的报道,也未见其作为有效成分用于口腔护理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树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用于预防和治疗口腔菌引发的相关疾病的用途。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由下述的技术方案加于实现的:
构树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在制备抗口腔疾病的保健品、日化品、药品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构树提取物由下述方法制备而得:干燥构树叶、枝、根,粉碎后用9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5h,提取液合并后浓缩至小体积,得到构树总提取物,总提取物分别用等体积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回收溶剂后得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正丁醇部分和水部分。
根据所述的应用,所述的保健品、日化品、药品为构树提取物作为活性成分与日化产品或药物领域公知的添加剂和基质配制成的任意一种剂型。
根据所述的应用,所述的口腔疾病指由口腔微生物引起的口腔疾病。
根据所述的应用,所述的口腔疾病指由粘性放线菌、变形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或核梭杆菌引起的口腔疾病。
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证实构树提取物对四种口腔微生物,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sus)、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和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构树提取物是从桑科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通过溶剂提取获得,其作为活性成分与各种日化产品和药物等领域公知的添加剂和基质配制成的任意一种剂型。
与现有合成抗口腔菌制剂相比,具有来源广泛、方便易得、安全无毒、广谱抗菌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463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熊胆康目滴眼液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护眼菊花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