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4802.9 | 申请日: | 2018-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0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艳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12 | 分类号: | G01N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蕊红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泥 采样 海洋底栖动物 采样区域 采样器 分层式 取样 分层采集 采样点 采集 成像设备 底泥样品 底栖动物 分层放置 所在区域 图像信息 采泥器 采样桶 可控性 海洋 置样 密封 持平 | ||
一种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包括五个步骤:步骤一,通过GPS设备确定海洋采样点的坐标;步骤二,投置样方至海洋采样点所在区域并将样方所在位置标记为水下底泥采样区域;步骤三,通过成像设备采集水下底泥采样区域的图像信息;步骤四,将带有刻度的采样器水平投入至步骤二的水下底泥采样区域内并使得投入的采样器与海底持平;步骤五,在采样器内部分层采集底泥,然后分层放置于采样桶并密封。该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能够在样方范围内直接分层采集底泥样品,确保采集底泥中底栖动物的完全性与代表性。本发明的方法具有操作可控性强和采样精准优点。该方法采集底泥范围为0.25m2~1.0m2,大大提高现有技术采泥器的采样面积,从而提高了样品的代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洋底栖动物采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底栖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定性定量分析对海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海洋生物多样性,估算海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以及评估底栖动物的生态功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家标准GB/T 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生物调查或者大型底栖生物调查采样方式有:采用抓斗式采泥器(采样面积0.05~0.25m2)、弹簧采泥器(采样面积0.1m2)和箱式采泥器(采样面积0.25m2)等多种采泥器。以上采泥器采样,采取从水面自由抛落采泥器的方式采泥,存在采样面积过小,操作可控性不强,采样不精准的缺点。关于海洋底栖动物采样方法,除国家标准外,国内外学者改良的研究未见报道。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对解决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该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具有能够确保采集底泥样本的底栖动物的完全性、代表性,且具有采样面积大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海洋底栖动物的分层式大取样面积采样方法,包括步骤:
步骤一,通过GPS设备确定海洋采样点的坐标;
步骤二,投置样方至海洋采样点所在区域并将样方所在位置标记为水下底泥采样区域;
步骤三,通过成像设备采集水下底泥采样区域的图像信息;
步骤四,将带有刻度的采样器水平投入至步骤二的水下底泥采样区域内并使得投入的采样器与海底持平;
步骤五,在采样器内部分层采集底泥,然后分层放置于采样桶并密封。
优选的,上述采集底泥的面积为0.25m2~1.0m2。
优选的,上述步骤五具体为,在采样器内部分层采集底泥,每层厚度为10cm,然后分层放置于采样桶并密封。
优选的,上述图像信息为底泥表观性状和表层生物的图像信息。
优选的,上述样方为由4条第一钢筋依次焊接而成正方框。
优选的,上述采样器为有两个敞开侧面的长方体。
将采样器的先投入水下底泥采样区域的面定义为下底面,相对的面为上底面,下底面和上底面为敞开面结构。
优选的,上述下底面的面积为0.25m2~1.0m2。
优选的,上述采样器内部的长为50cm~10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48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在线液体取样器
- 下一篇:自动穿刺采样装置及应用其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