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5596.3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8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城;欧志特;高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海山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程昭春 |
地址: | 3631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件 钢板 焊接过程 精密制造 叉车 熔池 焊接 抗冲击性能 车削加工 传统叉车 工艺形式 厚度差距 稳定弹性 增强配件 转向桥 坯板 铣削 加工 机组 生产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突破传统叉车配件的工艺形式,适用于生产转向桥和机架等,包括对各钢板进行铣削和车削加工,使各钢板的宽度都大于等于配件成品的宽度,各钢板的长度都大于配件成品的长度,各钢板的厚度之和小于配件成品的厚度,由于在焊接过程中有熔池出现,会使钢板的厚度相较最初发生变化,而为了避免配件成品的厚度过大,使各钢板的厚度之和略小于配件成品的厚度,产生的厚度差距待焊接过程中通过熔池的宽度来进行补偿;利用焊接机组对各钢板进行焊接制成配件坯板。如此,本发明加工精度高,且加工的配件成品在结构内产生稳定弹性内应力,可增强配件成品的整体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叉车的转向桥和机架等配件的工艺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310724397.4公开一种叉车驾驶室整体框架的焊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以焊好的侧门为基准,将前支撑杆与后支架放置在工作平台上进行拼焊;(2)前支撑杆与后支架拼焊完成后,用下边框将前支撑杆与后支架的下端连接定型并拼焊形成侧型框;(3)两侧型框拼焊完成后,将两侧型框竖起并定位,将机罩横梁放置在两侧型框的后支架下端之间进行拼焊,然后将前拉杆和后拉杆放置两侧型框上端之间进行焊接,形成顶框架;(4)顶框架焊接完成后,在顶框架前端焊接仪表架,在顶框架后端焊接后小窗;(5)最后在顶框架顶部焊接顶部蒙皮,整个驾驶室框架焊接完成。所述步骤(1)中在前支撑杆和后支架的内侧分别取三个点,测量这六个点到侧门的垂直距离。所述步骤(2)中在侧门的下边缘取三个点,测量这三个点到下边框的垂直距离。
该发明的工艺较详细,但是工序过于繁杂,效率、精密度和配件成品质量上均有待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工精度高,且加工的配件成品在结构内产生稳定弹性内应力,可增强配件成品的整体强度和抗冲击性能的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叉车配件精密制造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准备依次排列的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
(2)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铣削和车削加工,使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宽度都大于等于配件成品的宽度,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长度都大于配件成品的长度,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的厚度之和小于配件成品的厚度;
(3)利用焊接机组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焊接制成配件坯板;在焊接过程中,将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组成第一组焊接板,将所述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组成第二组焊接板;
所述焊接机组包括对第一钢板、第二钢板、第三钢板和第四钢板进行限位和施力的限位施力装置,进行填充熔化钢液的钢液填充装置,罩设在所述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外的密封罩,对密封罩进行抽真空的抽真空装置,以及对限位施力装置、钢液填充装置和抽真空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
所述限位施力装置包括对所述第一组焊接板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一限位施力机构,对所述第二组焊接板进行限位和施力的第二限位施力机构,以及对第一组焊接板和第二组焊接板进行同时限位和施力的第三限位施力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海山重工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海山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55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