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聚丙烯刚性并减低聚丙烯雾度的成核剂组合物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6097.6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4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智;李向阳;张建军;毛晨曦;李训刚;王凯;张鸿宇;王晨;王晶;苏丽丽;王冉;张惠芳;李少阳;刘凤玉;巩翼龙;代燕琴;杨树竹;唐钰;陆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K5/56 | 分类号: | C08K5/56;C08K5/098;C08L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030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丙烯 成核剂组合物 雾度 羟基磷酸酯 铝盐 金属羧酸盐化合物 食品包装薄膜 金属羧酸盐 透明性要求 优选苯甲酸 薄壁制品 苯甲酸锂 机械方式 添加量 混匀 优选 制备 透明度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聚丙烯刚性的同时降低其雾度的成核剂组合物,主要由羟基磷酸酯铝盐(式一化合物)与金属羧酸盐(式二化合物)组合而成,二者可以任意重量比例组合,优选5:5‑7:3;可通过将两种化合物组分以溶液或者机械方式混匀来制备成核剂组合物;其中金属羧酸盐化合物优选苯甲酸锂,羟基磷酸酯铝盐与苯甲酸锂的混合比例为6:4,成核剂组合物添加量为1‰时,聚丙烯刚性和透明度的性能最佳。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提高聚丙烯刚性和结晶速度的同时,又能降低聚丙烯的雾度,可以多种优点兼顾。因此,能够有针对性的应用在对刚性和透明性要求较高的薄壁制品中,如食品包装薄膜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聚丙烯刚性并减低聚丙烯雾度的成核剂组合物及其用途,属于聚丙烯改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丙烯作为产耗量最大的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具有无毒无害、成本低廉、易于加工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电子电器、建筑材料、医疗器械、管材包装等领域。尽管如此,聚丙烯属于半结晶树脂,结晶速度慢、球晶尺寸大、刚性低等缺点也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通过添加成核剂可以有效的缩短聚丙烯成型周期、细化聚丙烯晶粒以及增加结晶度,从而改善聚丙烯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目前,添加成核剂是聚丙烯改性最常用、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目前,增刚和增透类的成核剂主要有无机和有机盐类两种。无机类主要有滑石粉、碳酸钙、云母、二氧化硅等。此类成核剂最大的优点是价格低廉,但与聚丙烯相容性差,分散较难,增刚的同时,会增加聚丙烯的雾度,影响其透明性。有机盐类成核剂主要包括羧酸盐类、芳基磷酸盐类以及山梨醇类等。羧酸盐类、芳基磷酸盐类成核剂增刚效果显著,与聚丙烯树脂相容性也较好,但该类树脂仍存在增刚的同时,对聚丙烯的透明性没有改善。山梨醇类属于典型的聚丙烯增透型成核剂,对聚丙烯的刚性贡献不大。因此,目前市面上大多为解决单一问题的成核剂,没有一种可以同时提高聚丙烯刚性并降低其雾度的成核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聚丙烯刚性并减低聚丙烯雾度的成核剂组合物,主要由式1和式2化合物组成,
式1为羟基磷酸酯铝盐:
式2:
其中,是锂离子或者钠离子,优选锂离子;R可以是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对叔丁基苯甲酸、对甲氧基苯甲酸、硬脂酸、褐煤蜡酸中的一种。
式1和式2化合物可以任意重量比例组合,且式1和式2化合物的重量比例优选为5:5-7:3。特别地,式2化合物优选苯甲酸锂,此时式1和式2化合物的重量比例特别优选6:4。
在所述成核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上,所述式1和式2化合物可通过溶液或者机械方式混匀。如机械混合方式,可将所述式1和式2化合物在高速搅拌机中搅拌5-10分钟,速度为500-700转/分钟,温度控制在25-50℃以内。
所述成核剂组合物与聚丙烯充分混合、挤出造粒并均化后使其分散均匀后,可以用于对刚性和透明性要求较高的聚丙烯薄壁制品中,如食品包装薄膜等。
该成核剂组合物在聚丙烯产品中的添加量是0.5‰-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多种优点兼顾的成核剂组合物,能够解决目前单一成核剂只能解决单一的刚性、结晶速度或者降低雾度的问题,在提高聚丙烯刚性和结晶速度的同时,又能降低聚丙烯的雾度,提高聚丙烯制品的透明度。因此可以有针对性的应用在对刚性和透明性要求较高的薄壁制品中,如食品包装薄膜等。
附图说明
图1为羟基磷酸酯铝盐式1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6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