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流式电穿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6513.2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6798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戴晓兵;朱士英;杨昌陈;汪莹;高腾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壹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1/42 | 分类号: | C12M1/42;C12N15/8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冯尚杰 |
地址: | 215126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式电 穿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式电穿孔装置,包括支架和限定流体流动通道的平面电极,两片平面电极平行嵌入支架,所述平面电极包括设置与高压脉冲电源有电联系的装置,从而使沿所述流体流动通道移动的流体经历脉冲电场;所述平面电极的材料选自铝、不锈钢、金、银、钛、铂、铱、铌、钌、铑、钼、钨、导电陶瓷,或含有金、银、钛、铂、铱、铌、钌、铑、钼、钨、导电陶瓷作为涂层或镀层的导电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通过优化支架结构中的出入口形状,使细胞‑生物活性物质混悬液能够均匀地进入电穿孔室,同时电击处理后的细胞及电转产生的其他物质也能够顺利地从电穿孔室排出。本发明所述的流式电穿孔装置能够用于超大体积细胞液处理,显著提高电转染效率的同时显著提高细胞的存活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穿孔领域,特别是涉及流式电穿孔装置,通过电场将流动的生物活性物质递送进流动的活细胞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电穿孔现象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利用电场处理细胞,形成微孔,但是不对细胞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微孔可自行复位。这项发现使生物活性物质进入细胞成为可能。已有的研究发现,有四个现象可能在电穿孔的过程中起作用。第一个现象是绝缘击穿。绝缘击穿指的是高电场在细胞膜上产生小的微孔或洞的能力。一旦产生微孔,细胞就可以荷载生物活性物质。第二个现象是绝缘聚束效应,它指的是在均匀的电场中通过泡囊的堆放产生相互自吸引。第三个现象是泡囊融合。泡囊融合指的是通过绝缘击穿产生微孔的生物泡囊的膜在近距离内与其在绝缘击穿位点处结合在一起的趋势。第四个现象是在高频电场存在下细胞沿着它们的一个轴排列成一条直线的趋势。因此,为了荷载和卸下细胞泡囊,电穿孔涉及在泡囊旋转预定位,泡囊穿孔和泡囊的介电常数中的应用。
在现有技术中可得到的电穿孔室大多被设计为仅在静态使用,这些静态的电穿孔室受体积的限制,不适于处理大量的样品,也不能使用高压或重复的充电。为了进行大体积处理细胞,发展出了流式电穿孔室。
流式电穿孔指的是这样的过程,其包括:将细胞的悬浮液和外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混悬液转移到由流体室或流体流道构成的设备中;所述流体室或流体流道由沿着流体室或流体流道的侧面设置、并且被配置为、使所述流体室或流体流道内的混合液受到适合于电穿孔的电场作用的电极构成;以及将经过电穿孔的细胞悬浮液从设备中转移出的装置。该方法对于大规模体积的细胞特别有效。专利CN1195997A公开了一种流式电穿孔室,采用可弹性形变的材料作为流体流动的通道,弹性材料的形变可以作为流体流动通道内瞬时压力的增加的部分缓冲,但是其并未研究适宜流式电穿孔的电极材料,所以该专利公开了近20年后,仍没有产品上市。
一般来说,用于流式电穿孔的装置包含两个平面电极,要进行电穿孔的细胞悬液持续而稳定地流过两个电极之间,直到整个细胞悬液都进行了电穿孔。流式电穿孔装置包含带电极和接口的电穿孔室,细胞悬液可通过接口注入。电极与能给电极提供高压脉冲的电路相连。高压脉冲由程序控制计算机控制。现在已开发出了流式电穿孔系统,该系统能够对较大体积的细胞进行电穿孔,获得导入目的分子的活细胞。但是,目前成功商业化的流式电穿孔仪却极为少见,一方面与市场的需求有直接的关联,另一方面是由于电穿孔的效率和产品的稳定性有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壹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壹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65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