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7589.7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26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蜀峰线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1G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邓佳 |
地址: | 4316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麻 纱线 连续 自动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亚麻纱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包括前处理部分、栉梳部分、分束部分、搓捻部分、并条部分及混纱部分,将亚麻原料分束呈若干原料束后,经栉梳机对原料束梳理,得到长纤维和短纤维,将长纤维转移时对长纤维分束处理后将纤维束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内,通过输出组件将处于其内的前一组纤维束与后一组纤维束首尾重叠后输出过程中交错缠绕;通过分束机构以导向分离方式对定向转移过程中长纤维进行分束处理后,将相邻两组纤维束以首尾重叠方式定向输出的同时进行自动缠绕,实现亚麻分束及搭接的高质量自动生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分束不均导致的纱线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亚麻纱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长纤维具有卫生性、舒适性、凉爽性、吸湿性、抗菌性等诸多特性,因而其织物备受现代人的推崇;由于天然亚麻长度的局限性从而使长纤维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将梳理后的长纤维以规定的纤维束规格进行搭接,从而形成纤维条,再将纤维条进行并条、粗砂及细纱等多个工艺进行处理,形成高质量的纱线;
中国专利:2013100641203公开了一种湿纺纯亚麻针织纱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分束;②配麻;③粗纱;④粗纱脱胶漂白;⑤湿纺细纱;⑥络筒。其中,采用对原料进行多品种、多产地进行搭配,使原料的优点和缺点互补。煮漂工艺上使用生物酶将纤维中的粘连物质进行破坏,再采用二次双氧水漂白,减少对纤维的损伤,漂白中采用无硅稳定剂减少硅诟沉淀到纱线中造成纱线发硬发涩,后整理中采用软滑共用的方法来改变亚麻本身的刚性。
上述技术方案未公开其分束-配麻-粗纱之间的工序衔接,特别对于将纤维束叠加呈纤维条的过程;而纤维条成型过程中,通过人工将栉梳后的长纤维通过人工分成多个纤维束后,再将纤维束首尾重叠搭接后放置于并条机上进行后续生产,而由于人工操作的局限性及不稳定性,导致所形成的纱线的粗细以及加捻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通过分束机构以导向分离方式对定向转移过程中长纤维进行分束处理后,将相邻两组纤维束以首尾重叠方式定向输出的同时进行自动缠绕,实现亚麻分束及搭接的高质量自动生产,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人工分束不均导致的纱线质量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亚麻纱线连续式自动生产方法,包括以下部分:
(a)前处理部分,呈卷状的亚麻原料经原料前处理装置以滚动传输方式展开,在展开过程中自动分束成若干均匀的原料束;
(b)栉梳部分,将步骤(a)中的原料束置于栉梳机上,经栉梳机对原料束进行梳理,分别得到长纤维和短纤维,长纤维经栉梳机转移至下一工位,短纤维经人工收集;
(c)分束部分,经步骤(b)后,通过牵引机构将长纤维以夹持方式定向牵引过程中,通过分束机构以斜面导向方式使相邻两组夹持组件远离,实现长纤维的自动分束,形成多组均为的纤维束;将并排且间隔排布的纤维束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内,通过输出组件将处于其内的前一组纤维束输出的同时与后一组纤维束首尾重叠后输出;
(d)搓捻部分,经步骤(c)后,纤维束经推送组件依次推送至输出组件上的摆槽内后,经其将纤维束定向输出过程中通过设置于推板上的摩擦块以间断摩擦驱动方式带动摆槽定向转动,通过摆槽以摆动方式使处于其内纤维束交错缠绕;
(e)并条部分,经所述步骤(d)后,通过并条机以加载挤压方式使首尾搭接的纤维束相粘结,形成纤维条;
(f)混纱部分,经步骤(e)后,通过混纱机将多个纤维条进行合并加捻以及牵引拉伸,形成粗纱。
其中,所述原料前处理装置通过其上的转棍以转动方式对亚麻卷展开处理过程中,通过设置于转棍上的分离块对展开的亚麻原料以弹性伸长方式使前段的亚麻原料与后端的亚麻原料分离,实现原料束的自动分束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蜀峰线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蜀峰线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75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