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役转动设备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预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1177981.1 申请日: 2018-10-10
公开(公告)号: CN109325629B 公开(公告)日: 2022-01-07
发明(设计)人: 刘春旺;谢国山;屈世栋;蔡国娟;庄法坤;曹逻炜;刘洋;山崧;姚晓燕;曾建;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主分类号: G06Q10/04 分类号: G06Q10/04;G06F30/20;G06F119/04
代理公司: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杜文茹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转动 设备 机械 密封 泄漏 故障 预测 方法
【说明书】:

一种在役转动设备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预测方法,包括:泄漏故障数据收集和整理,包括关联故障和非关联故障;建立机械密封泄漏故障数据驱动模型,包括基于在役转动设备机械密封的运行故障数据,分别建立:正态分布模型、对数正态分布模型、指数分布模型和两参数威布尔分布模型,并进行模型参数反演和参数检验,得到一个机械密封泄漏故障数据驱动模型;对机械密封泄漏故障数据驱动模型进行择化;根据机械密封泄漏故障数据驱动模型,预测在役转动设备机械密封的可靠性寿命。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宽、考虑设备实际使用工况的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预测方法,可为转动设备的长周期运行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预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役转动设备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机械密封专利于1885年出现于英国,1900年开始应用于轴承密封。机械密封主要用以解决旋转轴用动密封问题,由于机械密封具有泄漏量少,工作可靠性程度高和寿命长等许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医药、燃料和国防等工业领域。然而,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长短各异,长的可达2~4年,短的只有2~3个月,甚至几周时间。若不能预测机械密封泄漏损失和泄漏率超标时间,往往导致过早地更换新的密封件,或者因不能及时发现泄漏率超标,延误维修时间,引起易燃、易爆、有害介质大量泄漏而导致事故。因此,预测在役转动设备机械密封的寿命,对于保障旋转设备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密封基本性能主要包括端面摩擦特性和密封特性。机械密封失效最重要和最直接的表现是在规定的工作条件下,机械密封在未达到规定的工作时间,就出现泄漏率超标现象。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摩擦副的使用时间,只要摩擦副的磨损量没有超标,并且保证泄漏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机械密封才算是正常工作。因此,当前关于机械密封寿命预测技术方面研究,也多针对摩擦副进行建模,通过预测摩擦副的摩擦量来评价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孙见君等[1-2]依据分形理论,用具有尺寸独立性的分形参数表征包含粗糙度和波度的密封端面形貌及其变化,研究了机械密封端面形貌变化对泄漏通道的影响规律,结合N-S方程,建立了基于允许泄漏率的机械密封寿命预测方法。张尔卿等[3-4]提出采用声发射方法监测机械密封端面参数(端面开启时间、膜厚等),基于偏置因子隐马尔可夫模型评估机械密封磨损状态,并提出灰色粒子滤波法预测剩余寿命。Goilkar等[5]设计了带有扭矩传感器的实验平台,监控机械密封的磨损状况,经论证,该平台可以较好地预测机械密封在不同转速、润滑机制和弹簧载荷下的失效,评估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Arnold[6]综述了机械密封泄漏量的计算方法,通过计算泄漏量并同允许泄漏量对比来预测机械密封的寿命。除上述基于在线检测技术预测寿命的方法外,还有运行应用特征参数跟踪法预测机械密封的剩余寿命或可靠性,如用机械密封端面温度和泄漏量训练人工神经网络进而预测剩余寿命[7],还有如威布尔模型法[8]、加速寿命试验法[9]等。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

(1)关于机械密封泄漏量的计算以及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一方面,大部分方法主要用于设计阶段密封量的核算,另一方面,泄漏计算所需参数(如密封端面分形参数或者密封端面的温度值),从在役设备上获取非常困难。

(2)机械密封泄漏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可以单纯从理论或实验方面预测机械密封这一部件,但是作为转动设备中的一个分系统,设备的振动、流量、电机振动等因素对机械密封的泄漏也具有“贡献”作用,而现有针对单一损伤模型的模型尚未考虑这些问题,因此,往往造成预测结果偏差较大。

(3)现有可靠性评价方法所用模型单一,无法适应不同数据样本的情况,某些情况下设备的失效并不符合威布尔模型分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宽、考虑设备实际使用工况的在役转动设备机械密封泄漏故障预测方法。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7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