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78151.0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20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唐桂华;杜慕;王甜蜜;马原;傅博;李一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20/00 | 分类号: | F24S20/00;F24S23/74;F24S10/30;F24S10/40;H02S4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诚辉律师事务所 11430 | 代理人: | 王玉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频 太阳能电池板 热电材料 电热联产装置 余热利用系统 太阳能聚光 余热回收 双流道 冷端 太阳能 冷却 余热 太阳能电池板背面 光电转换效率 冷却流体回路 热电转换效率 太阳能全光谱 太阳辐射能 高效利用 红外波段 冷却回路 流体回路 热电模块 热电转换 提升系统 转换效率 回收 热端 引入 吸收 | ||
1.一种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聚光器(4)以及安装在该太阳能聚光器(4)上的太阳能电池板(2),在太阳能电池板(2)与太阳能聚光器(4)之间的太阳能聚光器(4)焦点位置安装有真空集热管(3),在太阳能电池板(2)背面安装有冷却管(1);
所述的真空集热管(3)内流有分频流体,真空集热管(3)的入口端与第一余热利用系统(6-1)相连,出口端与热电转换模块(5)的热端相连构成循环集热管回路;
所述的冷却管(1)内流有冷却流体,冷却管(1)的入口端与热电转换模块(5)的冷端相连,出口端与第二余热利用系统(6-2)相连构成循环冷却管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频流体采用红外吸收效果好且沸点高的导热油Royco 78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流体为水或水基碳纳米管纳米流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聚光器(4)采用槽式太阳能反射镜聚光器,其焦点为分频流体流过的真空集热管(3)的中心,且太阳能聚光器(4)安装在太阳光跟踪系统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1)采用铜管通过粘结层固定在太阳能电池板(2)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冷却管循环回路及热端表面包裹有隔热保温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集热管回路的入口、冷却管回路的出口分别与第一、第二余热利用系统(6-1、6-2)的换热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集热管回路和循环冷却管回路上自来流方向均依次安装有流量调节阀(7)和循环泵(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空集热管(3)为由内而外布置的内层玻璃通道、真空层和外层玻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流道布置太阳能聚光分频电热联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太阳能电池板(2)为硅晶电池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81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被动式天空辐射能量转换器
- 下一篇:一种带辅热器的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