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erpinA3及vitronectin基因在苏姜公猪选育中的应用及其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79396.5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854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闫伟;赵旭庭;周春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知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7 | 代理人: | 杨巍;蔡伦 |
地址: | 22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erpina3 vitronectin 基因 公猪 选育 中的 应用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选育苏姜公猪的方法,serpinA3基因和/或vitronectin基因在选育苏姜公猪中的应用,以及一种用于选育苏姜公猪的试剂盒。本发明首次发现了serpinA3及vitronectin基因与苏姜种猪饲料效率之间存在的功能关系,通过将serpinA3及vitronectin基因应用到苏姜种猪的选育中,可以选育出饲料效率高的种猪,提高苏姜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serpinA3及vitronectin基因在苏姜公猪选育中的应用及其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苏姜猪选育目标为高产仔数、优良肉质及高瘦肉率的新品种猪,经过多个世代的选育,该猪具备良好的体型外貌、繁殖及生产性能[1]。截止目前,饲料成本占现代集约化畜禽养殖生产总成本的比例超过了50%,饲料效率对畜禽规模化养殖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国内外通常采用料重比(Feed/Gain,F/G)或重料比(Gain/Feed,G/F),即饲料转化率(Feed conversion rate,FCR)来评定饲料效率。但是,通过F/G或G/F指标评价饲料效率具有如下缺陷:第一,饲料使用量应该是猪的实际采食量,而不是一般的饲料消耗量,如何准确测定采食量是面临的难题,甚至不同的料槽设计都会引起采食量波动[2];第二,体重对饲料效率有影响,因为不同体重的个体维持需要所需能量有差异,维持需要低的个体具有更高的饲料效率[3];第三,日粮能量水平对饲料效率有影响,因为饲料质量(稳定的能量摄入)和日粮中能量测定具有不确定性[4-5]。因此,采用料重比或重料比不能准确反映饲料效率。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饲料效率,可以从外部环境营养调控入手改善动物采食量[6-7],例如注重猪饲料原料的消化率[8]、浓度[9]和能量[10]。但随着世界资源危机的来临,通过选育节粮型猪或应用分子遗传手段提高猪生产性能,从猪内部提高饲料效率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顾过去几十年,猪育种企业对瘦肉率、日增重和背膘厚等性状的选择已近乎达到选择极限,通过提高生长性状间接改善饲料效率已现瓶颈。但猪个体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能量有差异这一生理现象为育种者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即降低猪个体维持所需能量能够进一步提高饲料效率。维持所需由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RFI)指标反映饲料效率。剩余采食量是Koch等人于1963年提出的一种估测畜禽饲料效率的指标,是畜禽实际采食量与根据其体型大小和生长速度预期的采食量的差值。换句话说,RFI是畜禽实际采食量与用于维持和增重所需要的预测采食量之差。
在实际育种时,选择RFI水平低的个体,在总采食量相同的前提下,个体用于维持所需的采食量越少,则用于生长的采食量越多,饲料效率越高[11-12]。因此,在不影响苏姜猪最初生长、繁殖和肉质育种目标前提下,持续选择低RFI水平个体能够提高饲料效率、降低饲养成本、减少粪便和碳排放,提高养殖企业生产效益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证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协同发展。
然而,通过或者仅通过选择低RFI水平个体,即表型选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通过表型选择筛选出的高RFI水平个体和低RFI水平个体之间的饲料效率数值有差异但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用于选择的个体数目比较少,表型选择误差较大,可能需要多个世代才可以有明显差异,也可能经过多个世代也没有明显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未经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793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