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多层钢结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0426.4 | 申请日: | 2018-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224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2 |
发明(设计)人: | 侯建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侯建群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攀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4 | 代理人: | 彭蓉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重混凝土 夹心保温板 内置 钢结构建筑 剪力墙 墙模板 多层 剪力墙构件 剪力墙结构 安装方便 建筑外墙 力学性能 整体建筑 阻燃性能 建造 保温板 墙体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多层钢结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所述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用作建筑外墙,包括第一墙模板、第二墙模板和内置夹心保温板。由于采用内置的夹心保温板以及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构件,使得保温板安装方便、安装后结构牢靠、阻燃性能极大提高,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墙体和整体建筑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及其建造技术领域,涉及钢结构建筑,尤其涉及一种包括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多层钢结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结构建筑中的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工程。传统钢结构建筑中使用的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存在保温板与墙体外表构件连接构造问题,以及包括保温板容易松脱以及阻燃方面的隐患。
为了克服传统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上述缺点和不足之处,需要在结构工艺和施工方法上寻求更为合理的方案,从而形成加工和施工方便、构造合理以及安全可靠的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以及多层钢结构建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多层钢结构建筑及其建造方法。
本发明在现有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础上,对墙体结构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作为外墙,其结构更为合理、并使得相应的墙体结构更为安全可靠。
本发明还改进了传统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建造方法,本发明具有加工和安装方便、易于标准化和推广等优点。
在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多层钢结构建筑,其包括相互连接构成空间结构体系的外墙构件、内墙构件、墙柱构件和楼/屋盖构件,所述外墙构件为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中所述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包括:
第一墙模板,其包括第一外面板构件、第一内面钢筋框架和第一钢筋笼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外面板构件包括第一外板材、紧贴并固定于所述第一外板材之一面的第一外面钢筋框架以及与所述第一外面钢筋框架接合的第一桁架构件;
第二墙模板,其包括第二外面板构件、第二内面钢筋框架和第二钢筋笼构件,其中所述第二外面板构件包括第二外板材、紧贴并固定于所述第二外板材之一面的第二外面钢筋框架以及与所述第二外面钢筋框架接合的第二桁架构件;
保温板,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墙模板的所述第一内面钢筋框架和所述第二墙模板的所述第二内面钢筋框架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墙模板和所述第二墙模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两侧,组合形成所述保温板两侧并分别以所述第一外板材和所述第二外板材为外侧的第一墙体空间和第二墙体空间;
所述第一钢筋笼构件和所述第二钢筋笼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墙体空间和所述第二墙体空间;
所述第一桁架构件和所述第二桁架构件在长度上是分别顺着所述第一外板材和所述第二外板材的纵向设置;并且在与所述第一外板材和所述第二外板材垂直的横向高度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面钢筋框架和所述第一外面钢筋框架之间的安装间距以及所述第二内面钢筋框架和所述第二外面钢筋框架之间的安装间距相等;
从而,所述第一墙模板、所述第二墙模板和所述保温板组合形成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空间模板体系。
上述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空间模板体系可以用来构建具有单层剪力墙空间结构的建筑单元,并且以此为基础,经过搭接能够构成多层建筑。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包括内置夹心保温板的双层承重混凝土剪力墙的多层钢结构建筑的建造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侯建群,未经中清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侯建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04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