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返排液温度分析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1558.9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1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森;李治平;王孔杰;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F17/11 |
代理公司: | 成都方圆聿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41 | 代理人: | 李鹏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缝 压裂液返排 温度分析 效果评价 返排液 压裂 几何参数 软件模拟 现场施工 孔隙度 渗透率 缝宽 减小 拟合 工作量 分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返排液温度分析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本发明使用CMG软件建立STAR模块的SAM模型,通过在不改变模型其他参数的基础上依次修改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裂缝缝长、裂缝缝宽,得到各参数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本发明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压裂液返排后的温度,并通过历史拟合就能获得裂缝的几何参数,减小了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不需要现场施工,节省费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页岩气井评测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基于返排液温度分析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有关。
背景技术
页岩气的资源前景巨大,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但是由于页岩气储层存在低孔、低渗透率的物性特征,因此只有极少数的天然裂缝特别发育的页岩气井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大部分的页岩气井都需要进行水力压裂改造后才能获得理想产量。页岩气井经过水力压裂改造后,通常的利用裂缝检测技术评价其压裂效果,或者使用试井测试来评价其压裂效果。但是,以上两种方法都需要现场作业,价格昂贵。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基于返排液温度分析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评价裂缝宽度、裂缝长度、裂缝内含气量等相关参数。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返排液温度分析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于返排液温度分析的压裂效果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分析步骤:
第一步,根据压裂液的热能守恒方程:
和两侧岩石的热能守恒方程:
式中:x为裂缝扩展方向;y为裂缝垂直方向;T为温度;b为裂缝半场;uw为裂缝内压裂液流速;ρw为水的密度;、cw为水的比热;λr为两侧岩石的热传导系数;ρr为两侧岩石的质量密度;cr为两侧岩石的比热;
来确定能影响返排液温度的参数。
第二步,使用CMG软件建立STAR模块的SAM模型;
第三步,通过在不改变模型其他参数的基础上依次修改裂缝的孔隙度、渗透率、裂缝缝长、裂缝缝宽,得到上述参数对压裂液返排的影响。
第四步,通过CMG软件进行历史拟合,可以得到地下实际裂缝的几何参数。
本发明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软件模拟分析压裂液返排后的温度就能获得裂缝的几何参数,减小了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不需要现场施工,节省费用。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
本方法使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建立STAR模块的SAM模型,对上述公式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对比(如表一所示)。该模型三个方向分别有46、16、20个网格。I方向总长400米,J方向总长400米,k方向长100米。基质孔隙度0.1,渗透率0.001。裂缝位于模型中心与I方向垂直,长350m,高55m,宽0.01m.裂缝孔隙度0.6,裂缝渗透率1000mD。井筒半径为0.11m。油藏压力6.5MPa,顶深900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155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