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轿内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2497.8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9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梁佳杰;董德靖;张皓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王江富 |
地址: | 20024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轿内监测系统,其包括第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第二组光对射传感器、处理器;同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及光束接收器分别设置在轿厢的左侧壁及右侧壁;当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同光束接收器之间的光束路径上没有阻光物时输出无阻断信号到所述处理器,有阻光物时输出光阻断信号到所述处理器;第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及光束接收器距离轿厢地面为第一高度;第二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及光束接收器距离轿厢地面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所述处理器,当第一组光对射传感器输出光阻断信号,且第二组光对射传感器输出无阻断信号,则输出轿内跌倒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轿内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人在电梯轿厢内如晕倒或受伤,如果无法求救,可能会造成长期困人以致身命危险的事故。另外,幼童坐电梯的时候缺乏大人的陪伴,做出了在电梯里打闹、扒电梯门等不当的乘电梯行为,也可能发生不可预见的电梯事故。
家用电梯为了保护用户的个人隐私,不适合安装摄像头来对轿厢内情况进行监控,现有电梯中基本依靠摄像头或温度传感器。
如图1所示,现有一种电梯轿厢困人检测和幼童保护装置,包括有轿厢1,所述轿厢1内安装有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2,轿厢1靠近轿门的距离轿底600~800mm和1100~1300mm的箱壁上分别安装有第一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和第二对射式光电传感器4,轿厢1的箱壁上还安装有纵深距离第一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300~500mm的第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5。当幼童进入时,因为幼童的身高一般介乎于700mm到1200mm之间,所以进入时只能遮挡到第一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或第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5,而不能同时遮挡纵深间距布设的第一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和第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5,亦即是只触发第一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或第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5的情况,控制系统判断进入的为幼童,输出保护信号,开启幼童保护功能,轿门一直打开并鸣响。当少儿或成年人进入时,因为少儿或成年人的身高高于1200mm,进入时能触发第二对射式光电传感器4,控制系统判断进入的为非幼童,不输出保护信号,控制系统内部的正常运行信号保持。当残疾人进入时,因为残疾人坐着轮椅,高度一般介乎于700mm到1200mm之间,但宽度较宽,进入时能同时遮挡第一对射式光电传感器3和第三对射式光电传感器5,控制系统判断进入的为残疾人,不输出保护信号,并且主控制板内部的正常运行信号保持。
该种电梯轿厢困人检测和幼童保护装置,仅使用红外温度检测传感器检查轿内是否有人,准确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轿内监测系统,既能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又能准确检测轿厢内人员状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轿内监测系统,其包括第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第二组光对射传感器、处理器;
每一组光对射传感器包括一光束投射器及一光束接收器;
同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及光束接收器分别设置在轿厢的左侧壁及右侧壁;
当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同光束接收器之间的光束路径上没有阻光物时,光束接收器能接收到光束投射器发射的光束,光对射传感器输出无阻断信号到所述处理器;
当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同光束接收器之间的光束路径上有阻光物时,光束接收器不能接收到光束投射器发射的光束,光对射传感器输出光阻断信号到所述处理器;
第一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及光束接收器距离轿厢地面为第一高度;
第二组光对射传感器的光束投射器及光束接收器距离轿厢地面第二高度,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
所述处理器,当第一组光对射传感器输出光阻断信号,且第二组光对射传感器输出无阻断信号,则输出轿内跌倒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24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