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微波超声波对蛹虫草的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2996.7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3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江冬才;江冬桂;江冬荣;董金权;江睿雯;郑铭锋;江瑞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阳天贵现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23L5/20 | 分类号: | A23L5/20;A23L5/30;A23L31/00;A61K36/068;A61L2/025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3199 贵州省贵阳市开***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蛹虫草 微波 超声波 灭活 贮藏 致病菌 超声波处理 电磁场效应 虫生真菌 生长环境 生物效应 时间保留 食用安全 药用效果 营养物质 真空状态 联用 微生物 食用 病毒 消耗 携带 保存 土壤 脱离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波超声波对蛹虫草的处理方法,属于虫生真菌加工及贮藏技术领域,步骤包括:将采自土壤中的鲜活蛹虫草尽快在真空状态下先用微波进行灭活处理,再用超声波处理,最后再进行后续的干燥、贮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微波的电磁场效应和生物效应将金蛹虫草进行灭活,降低蛹虫草在脱离原有生长环境下所消耗的有效成分,故可长时间保留自身的营养物质,较好保存食用和药用效果;微波和超声波联用,还可彻底杀灭蛹虫草内携带的致病菌、病毒等微生物,确保食用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虫生真菌加工及贮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微波超声波对蛹虫草加工、干燥、贮藏前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蛹虫草为子囊菌门,肉座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学名为
从蛹虫草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虫草素,能溶于水,乙醇,虫草素为含氮配糖体的核酸衔生物,属嘌呤类生物碱。虫草素是一种核甙类新药。20世纪70年代被发现有抑制肿瘤、抗疟原虫和抑制mRNA 翻译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研究发现,添加腺甙脱氨酶抑制剂对其抗肿瘤活性的表达起着重要作用。虫草素能干扰基因细胞RNA和DNA的合成,抑制癌细胞等不正常细胞的分裂,并能作为区别细胞中不同的RNA聚合酶的工具;同时,虫草素还表现出极强的抗真菌、抗HIV- I型病毒和选择性抑制梭菌的活性,引起医药学界的高度重视,虫草素在美国作为抗癌、抗病毒新药已经进人三期临末床。
蛹虫草属于常用食材和中药材,对蛹虫草的加工、储存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吸潮、霉变或营养物质流失的问题。目前,蛹虫草主要采用干燥的方法进行贮藏,主要包括晒干、阴干和冷冻干燥等。但是,由于蛹虫草属于虫生真菌,它们被采摘出来的时候,都是活体,它们在离开了自己的生长环境之后,靠着消耗自己的能量(有效物质)“维系生命”,特别是在晒干、阴干、烘干和冷冻干燥(低温冷冻仅是延缓消耗)的加工的过程中,会使蛹虫草的营养物质大量消耗和流失掉。此外,这一类虫生真菌从土地中采挖出来时,其携带约500种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中致病细菌、病毒40余种,而目前的晒干、阴干、烘干和冷冻干燥等加工技术并没有将蛹虫草中携带的致病细菌、病毒进行杀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超声波对蛹虫草的加工、干燥、贮藏前的处理方法,以解决现有虫生真菌干燥、加工、保存过程中,营养物质会大量消耗和流失,以及现有干燥、加工、保存过程中没有将蛹虫草携带的致病细菌、病毒进行杀灭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波超声波对蛹虫草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刚采摘回来的蛹虫草第一时间在真空状态下用微波进行灭活处理;
然后,利用超声波进行超声灭菌处理;
最后,利用常规方法进行干燥及保存;
进一步地,所述真空为-0.05MPa~-0.07MPa真空度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为频率为2500 MHz±30 MHz的电磁波。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进行灭活处理的温度不超过45℃。
进一步地,所述微波进行灭活处理的时间为10-15 min,处理时间过短,灭活不彻底, 处理时间过长,易导致营养成分变性。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的频率为45000Hz。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阳天贵现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未经开阳天贵现代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29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