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数字量传递的多工艺协同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3502.7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8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郭具涛;杨长祺;赵耀邦;成群林;金永乔;胡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上海航天局专利中心 31107 | 代理人: | 许丽 |
地址: | 20160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递 工艺模型 关键特征 三维模型 在线测量 数字量 制造 三维 协同 关键尺寸误差 修正 产品零部件 产品设计 尺寸误差 工艺设计 关键特性 关联零件 关联特征 后续工艺 零件加工 模型对比 模型重构 生产效率 数控编程 数字传递 误差分析 修正零件 智能比对 比对 遍历 选配 重构 算法 配对 优选 加工 保证 开发 | ||
1.一种基于数字量传递的多工艺协同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产品配对零部件关键特征识别;
步骤2:基于对关键特性的在线测量进行零件A模型重构;
步骤3:虚实模型对比与误差分析判断,将重构后的零件A三维模型与产品设计模型进行比对,得到零件实际加工制造的关键尺寸误差;
步骤4:三维工艺模型修正,将零件A尺寸误差传递给零件B,修正零件B三维工艺模型;
步骤5:基于数字传递的零件加工制造,将修正后的零件B三维模型传递给后续工艺进行工艺设计和数控编程,进行零件B加工和关键特征在线测量;
步骤6:基于关联特征的自动选配,通过开发遍历和智能比对算法,进行A和B两类关联零件配对优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量传递的多工艺协同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模型重构是通过在线测量获得实物的关键特性测量点,再对测量数据点进行曲面片拟合,实现零件模型重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量传递的多工艺协同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虚实模型对比与误差分析判断是将重构所得的零件实物数字模型与理论模型统一到一个坐标系中,对虚实模型进行布尔运算,得到关键尺寸误差,与设计公差对比分析,分析结果作为三维模型修正的数据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量传递的多工艺协同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工艺模型修正,是在零件设计模型的基础上,按设计的修正参数进行模型重构,形成三维工艺模型,并传递给后续工艺进行工艺设计和数控编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字量传递的多工艺协同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关联特征的自动选配通过对零件的唯一产品标识和基于关联尺寸的分类存储,通过开发遍历和智能比对算法,进行关联零件配对优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扫描任意待生产零件唯一标识码,系统自动进行配对零件的推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35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