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性丙烯的聚氨酯汽车面漆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4295.7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1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艾德国;国万灵;代芳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雷德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33/00;C09D7/63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441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汽车面漆 丙烯 附着力 光洁度 化工技术领域 钛酸酯偶联剂 表面附着力 丙烯酸树脂 聚氨酯面漆 材料成份 醋酸乙酯 恶劣环境 甲基丁酮 汽车表面 去离子水 使用寿命 水性羟基 重量份比 防腐剂 分散剂 流平剂 消泡剂 增稠剂 暴晒 丙酮 刮碰 面漆 加工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性丙烯的聚氨酯汽车面漆,其原料按重量份比包括: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20‑30份、聚氨酯20‑30份、醋酸乙酯1‑5份、丙酮1‑5份、甲基丁酮1‑5份、分散剂1‑5份、钛酸酯偶联剂1‑3份、增稠剂1‑5份、助剂1‑5份、流平剂1‑3份、消泡剂0.1‑1份、防腐剂0.1‑1份和去离子水10‑20份,涉及化工技术领域。该水性丙烯的聚氨酯汽车面漆及其加工方法,可大大增强聚氨酯汽车面漆的附着力,很好的避免了出现在外界长期暴晒和轻微刮碰,使汽车表面的面漆脱落的情况发生,实现了从聚氨酯面漆的材料成份入手,来对聚氨酯汽车面漆进行附着力改善,以满足汽车在一些恶劣环境下面漆光洁度和表面附着力的长期保持,达到了延长聚氨酯汽车面漆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性丙烯的聚氨酯汽车面漆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面漆由于具有丰满度好、耐候好、光泽高等优点,已经成为最重要装饰面漆之一,但是涂料中溶剂在漆膜表面的挥发会引起漆膜内温度,表面张力,溶剂浓度以及密度差异,为了平衡这种热力学上的不平衡,漆膜内就出现了流动,这些流动在干燥的涂膜里形成了漩涡,即产生贝纳德漩涡。旋涡边缘的表面张力高于中心的表面张力,涂料从低表面张力区域流向高表面张力区域,这使得漆膜在干燥过程中产生了不平衡,导致不规则的表面,使漆膜表面出现显著的不平整形态,聚氨酯面漆施工时对湿度敏感,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进而形成类似于“痱子泡”的涂装弊病,所以往往无法一道涂装过厚,不得不分为多道涂装,采用降低每道涂层涂装膜厚,加快干燥速度的方式避免涂膜弊病,每道涂装厚度大概30-40微米,为了达到防护厚度要求,往往两道以上多道涂装,聚氨酯面漆除了在建筑装饰领域应用广泛之外,也大部分用于汽车面漆的制作,聚氨酯工程汽车面漆是高性能聚氨酯面漆,适用于各种工程机械及工程汽车的涂装用面漆,如混凝土搅拌车、农用车、卡车、挖掘机、收割机、铲车、推土机、吊车等。
目前的聚氨酯汽车面漆的附着力较差,经常出现在外界长期暴晒和轻微刮碰,使汽车表面的面漆脱落的情况发生,不能实现从聚氨酯面漆的材料成份入手,来对聚氨酯汽车面漆进行附着力改善,以满足汽车在一些恶劣环境下面漆光洁度和表面附着力的长期保持,无法达到延长聚氨酯汽车面漆的使用寿命的目的,从而给人们使用聚氨酯汽车面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性丙烯的聚氨酯汽车面漆及其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聚氨酯汽车面漆的附着力较差,经常出现在外界长期暴晒和轻微刮碰,使汽车表面的面漆脱落的情况发生,不能实现从聚氨酯面漆的材料成份入手,来对聚氨酯汽车面漆进行附着力改善,以满足汽车在一些恶劣环境下面漆光洁度和表面附着力的长期保持,无法达到延长聚氨酯汽车面漆的使用寿命目的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性丙烯的聚氨酯汽车面漆,其原料按重量份比包括:水性羟基丙烯酸树脂20-30份、聚氨酯20-30份、醋酸乙酯1-5份、丙酮1-5份、甲基丁酮1-5份、分散剂1-5份、钛酸酯偶联剂1-3份、增稠剂1-5份、助剂1-5份、流平剂1-3份、消泡剂0.1-1份、防腐剂0.1-1份和去离子水10-20份。
优选的,所述增稠剂为干酪素、聚丙烯酸钠、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低分子聚乙烯蜡和聚丙烯酰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助剂为碳化二亚胺、γ-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柠檬酸和酒石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性丙烯的聚氨酯汽车面漆的加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雷德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雷德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42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