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高盐水中去除有机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4706.2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2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红院;张运;梅昂;韩辉;翟卫林;郭海鹏;冯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蓝深特种树脂有限公司;西安蓝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高博 |
地址: | 7155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柱 废水 高盐 水中 去除 水中有机物 有机物 解析 高效快速 高盐废水 胶体杂质 吸附材料 蒸发结晶 总有机碳 解析剂 悬浮物 出水 调酸 排出 排空 吸附 备用 清洗 避开 残留 浓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高盐水中去除有机物的方法,对高盐废水进行调酸,然后经过滤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得到待处理废水;然后将待处理废水通入吸附柱经吸附处理排出,待吸附柱出水总有机碳超过设定值时结束操作;最后排空吸附柱中残留的废水,向吸附柱中通入解析剂对吸附材料进行解析,解析完成后清洗吸附柱备用。该方法避开了高盐水中盐含量对水中有机物处理所产生的影响,高效快速的将水中有机物进行浓缩,使后续对盐的蒸发结晶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高盐水中去除有机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盐废水通常是煤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循环水污水、洗涤水、工艺冷凝水、料液残水等混合产生的污水,通过进一步的膜浓缩或者蒸发浓缩产生大量高盐分或本身即为高盐的含有机物废水。并且由于生产商自身原料和工艺的差距,使水质具备成分复杂,盐含量高,有机物难以生化降解、水量大等特点。
目前,随着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政策以及趋势都倾向于废水零排放,传统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无法满足现有的环保要求,高盐水中有机物的有效去除以及高效分盐并资源化利用已经成为了行业难题,而目前这一难题的解决成本高昂且稳定性差,从而使市场无法实现真正的零排放。
同时,高盐水由于盐含量高且水量巨大,造成了传统生化技术难以处理,现有的活性炭技术由于活性炭本身的再生性差和吸附后大量活性炭危废处理的问题,使整体处理成本较高,且效率较低;而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在高盐分情况下的稳定性不好,在有机物超过一定程度后无法有效去除,且其本身对进水要求较为复杂,并且投入后实际运行成本较高,使市场对这项技术的接受力有限,无法满足整体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高盐水中去除有机物的方法,避开了高盐水中盐含量对水中有机物处理所产生的影响,高效快速的将水中有机物进行去除,使后续盐的蒸发结晶效率和质量显著提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在高盐水中去除有机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高盐废水进行调酸,然后经过滤去除废水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得到待处理废水;
S2、将步骤S1制备的待处理废水通入吸附柱经吸附处理排出,待吸附柱出水总有机碳超过设定值时结束操作,吸附处理排出水的CODcr为50~100mg/L;
S3、步骤S2完成后,排空吸附柱中残留的废水,向吸附柱中通入解析剂对吸附材料进行解析,解析完成后清洗吸附柱备用。
可选的,步骤S1中,通过盐酸和硫酸中的一种或两种调节高盐废水的pH至3~5。
可选的,步骤S1中,采用多介质过滤装置或者超滤装置对调节至酸性的废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待处理废水的悬浮物数值小于50。
可选的,步骤S2中,待处理废水通入吸附柱的流速为1~5BV/h。
可选的,步骤S3中,解析剂的流速为1~2BV/h;解析后的吸附柱重新用于步骤S2中。
可选的,步骤S3中,对从吸附柱中流出的前1~1.5BV的解析剂进行回收处理,流出的剩余解析剂循环套用。
进一步的,解析剂的用量为2~4BV;解析剂为质量分数为60~100%的甲醇水溶液、质量分数为60~100%的乙醇水溶液、质量分数为60~100%的丙酮水溶液、质量分数为2~4%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或质量分数为2~4%的氢氧化钾水溶液。
更进一步的,当解析剂为乙醇水溶液、甲醇水溶液或丙酮水溶液时,从吸附柱中流出的前1~1.5BV的解析液通过蒸馏或精馏的方法回收相应的乙醇、甲醇或丙酮,解析液剩余组分进行焚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蓝深特种树脂有限公司;西安蓝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陕西蓝深特种树脂有限公司;西安蓝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47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