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化学再生废机油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5239.5 | 申请日: | 2018-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46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梁镇海;董黛;张锡功;宋春丽;苗奇俊;崔佳宝;李敏;杨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2/02 | 分类号: | C10G32/02;C10G5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倍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1 | 代理人: | 戎文华 |
地址: | 030024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极 废机油 再生液 电化学再生 阳极 控制电压 再生机油 氯化物溶液 双室电解槽 无机盐溶液 阳极电解液 阴极电解液 电泳 常温常压 电场作用 电解脱色 通入空气 鼓泡器 絮凝剂 絮凝 电解 上层 再生 | ||
一种电化学再生废机油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是电泳絮凝,在废机油中插入阴极和阳极进行电场作用并控制电压,同时加入絮凝剂,控制温度并搅拌,静置后分离上层再生液;其次是电解脱色,采用双室电解槽,阳极电解液为氯化物溶液和再生液;阴极电解液为无机盐溶液和再生液,插入阴极和阳极,同时阴极用鼓泡器通入空气,控制电压电解,获得再生机油。本方法常温常压,简单易行无污染,再生机油均符合国家标准,产品再生率高达85%。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机油再生方法,具体是一种通过电泳方法分离出废机油中带电杂质,同时采用絮凝剂将其沉淀分离,然后通过电解对废机油进行脱色,在常温常压下再生废机油。
背景技术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被称为“汽车血液”,是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转的必要物质,发动机内部零部件运动速度快,相互摩擦会产生金属碎屑杂质,同时400℃至600℃的高温环境加速其氧化产物、积碳、沥青胶质等物质积累,导致机油润滑抗磨、密封防漏、减震缓冲等性能降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需要定期更换。
机油是石油的提取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如果将废机油直接排放,会造成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废机油中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有致癌性的多环芳烃、苯类以及各种重金属超微粒子等,这些有害物质有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污染水和土壤,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可长达百年之久,微量矿物油会阻碍植物生长和毒害水生生物,因此废机油的再生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更有利于减少直接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
现有废机油再生方法有硫酸—白土精制工艺、常减压蒸馏—溶剂精制法、超临界萃取法、膜分离法及热解法等,但大多数工艺存在条件苛刻,耗能较大,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2010年陈世江报道了用絮凝-吸附-脱色再生废机油的工艺,该工艺需要一定的温度且工艺复杂,同时还会造成新的二次污染物,如陈世江,废润滑油絮凝-吸附再生工艺的研究[D],2010,长安大学,针对上述问题,寻求一种常温常压,工艺简单,洁净的废机油再生方法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电化学方法是一种最强的氧化还原手段,具有常温常压、操作简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本发明针对目前废机油再生过程中存在的缺点,提出利用电泳法和电解盐溶液方法,对废机油中的杂质进行絮凝分离,然后脱色,实现废机油再生,该技术具有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双重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废机油再生过程中劣质成分复杂、粘度大、色度高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化学再生废机油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电化学再生废机油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化学再生废机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废机油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1)电泳絮凝
取100mL废机油于烧杯中,插入阴极和阳极,阴极和阳极的距离是1-5cm,在电源电场的作用下,控制电压为5-60V,同时按质量百分比加入3-8%的絮凝剂,控制温度在20-80℃,搅拌5-30min,然后静置30-80min后分离上层再生液;
(2)电解脱色
采用双室电解槽,阳极电解液为20-50ml的1-5mol/L氯化物溶液和20-50ml步骤(1)得到的再生液;阴极电解液为20-50ml的2-6mol/L无机盐溶液和20-50ml步骤(1)得到的再生液,插入阴极和阳极,同时阴极用鼓泡器通入空气,空气流量控制在1.2-2L/min,控制电压在5-70V,电解0.5-3h,阴阳两极室均获得黄棕色的再生机油,油水分离后获得最终产品。
进一步的附加技术特征方案如下。
一种电化学再生废机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废机油进一步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骤进行的:
(1)电泳絮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52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