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6672.0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429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于立娟;魏宁波;李栋;吴国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B25J9/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胡景阳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臂 基座板 主动轮 解耦 机械手关节 基座系统 解耦模块 串联式 驱动轮 驱动绳 解耦机构 手臂板 圆轴 导轨安装 矩形凹槽 系统串联 运动耦合 光通孔 绳套 下端 小轴 驱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克服了存在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耦合的问题,其包括基座系统、解耦模块、1号解耦绳、1号手臂系统、2号手臂、2号解耦绳、2号驱动绳与1号驱动绳;基座系统包括2号驱动轮、1号驱动轮、基座板;1号手臂系统包括1号主动轮、2号主动轮、圆轴与1号手臂板;解耦模块通过其导轨安装在基座板的矩形凹槽内,1号手臂系统通过1号主动轮的小轴段下端安装在基座板上的右光通孔中,2号手臂采用键与圆轴安装在1号手臂板的右端;1号驱动绳套装在基座板上的1号驱动轮与1号主动轮上方的凹槽内,1号解耦绳、2号解耦绳与2号驱动绳分别将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串联起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被动解耦运动的机构,更确切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
背景技术
自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的第一台机械手到今,串联式机械手的发展已有60年,串联机械手逐渐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小型化,一是大型化。在往大型化发展中,机械手追求的是更高的负载能力;往小型化发展的过程中,机械手追求的更加纤细的体型,以便在狭小的工作空间内工作。许多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绳索、齿轮、连杆等机构作为动力传输介质来减小机械手的体型的方法。利用绳索作为动力传输介质可以极大的简化和减小串联机械手的运动关节。此外,机械手的手臂可以做的更加细长,手臂轮廓对机械手运动的影响也就变得更小,运动空间就更加广阔。
但是在串联式绳驱机械手中,前端关节的运动会导致后端关节的驱动绳索的变化进而导致关节的附带转动,这就是关节运动的耦合问题。处理解耦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采用运动控制方法进行主动解耦,另外一种是设计解耦结构,被动式解耦。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设计的手术机械手利用了行星齿轮的运动原理,将绳索和齿轮结合的驱动方式实现了解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计的解耦模块,则是利用动滑轮组的运动方法进行解耦。但其缺点是每一个运动关节都需要配备一个解耦模块,而且关节的体型较大,无法应用到手术机械手中。因此,需要设计新的解耦机构,能够将解耦模块从关节中分离出来,简化关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耦合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串联式绳驱机械手关节运动的被动解耦机构包括基座系统、解耦模块、1号解耦绳、1号手臂系统、2号手臂、2号解耦绳、2号驱动绳与1号驱动绳;
所述的基座系统包括2号驱动轮、1号驱动轮、基座板;
所述的1号手臂系统包括1号主动轮、圆轴、1号手臂板与2号圆头平键;
所述的解耦模块通过其中导轨安装在基座板上的矩形凹槽内,1号手臂系统通过1号主动轮中的小轴段的下端安装在基座板上的右光通孔中,2号手臂采用2号圆头平键与圆轴安装在1号手臂板的右端;1号驱动绳套装在安装在基座板上的1号驱动轮与1号主动轮的上方的环形凹槽内,1号解耦绳把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串联起来,2号解耦绳把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串联起来,2号驱动绳把基座系统、解耦模块与1号手臂系统串联起来。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基座系统还包括1号导向轮组、1号销钉、2号销钉、2个结构相同的3号销钉、2个结构相同的6号销钉、2号导向轮组、3号导向轮组与4号导向轮组;所述的1号销钉的下端插入基座板上的左光通孔中,1号销钉的下端与基座板上的左光通孔之间为过盈配合,2号销钉的下端插入基座板上的中光通孔中,两者之间同样是过盈配合;1号驱动轮安装在1号销钉的上端,两者之间为过盈配合,2号驱动轮安装在2号销钉的上端,两者之间为过盈配合,1号驱动轮16高于2号驱动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6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联六自由度结构
- 下一篇:一种机器人用双倍速第七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