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台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87045.9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68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杨敦华;刘波;李申;王骏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64 | 分类号: | B65G47/64;B65G43/08;B65G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柏子雵 |
地址: | 2019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台 线体 辊道 单向输入线 托盘 转运 传感器装置 变频电机 传输托盘 回转支撑 控制方式 转动组件 转台底座 感应块 省力 省时 转动 调试 输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台,N条用于传输托盘的线体辊道与转台相接,N≥3,N条线体辊道中有M条仅用于输入的单向输入线体辊道,0≤M<N,单向输入线体辊道上的托盘仅能转运至转台上,由转台将线体辊道中任意一条用于输入的线体辊道上的托盘转运至任意一条用于输出的线体辊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包括转台底座、回转支撑及转动组件。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上述的转台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变频电机、传感器装置以及感应块装置,完成转台多个位置的转动与精确定位,控制方式简单可靠,并且调试方便、省时省力,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台及其控制方法,旨在通过本装置和其控制方法的应用,简化控制方法,降低转台设计成本和调试成本,适用于装配线,特别适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电机和电池装配线。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领域,特别是在发动机、变速箱、电机和电池装配线上,辊道和转台是普遍使用的物料输送方式,转台和辊道配合使用,辊道驱动物料前进,而转台一般布置在辊道末端,用于改变物料的运动方向。转台在不同工况中所需转动的预定角度不同,有单一方向和多个方向的要求;并且在转动过程中由于转台自身重量与物料的重量,形成的转动惯量较大,定位停止时所需力矩较大,需要提前减速制动;由于转动传送过程中需和下一工位对接,转台停止位置的准确性也需要保证。
目前,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在发动机装配线、变速箱和电池装配线中所使用的转台,多采用气缸推动或者电机+机械分度器驱动或者电机+齿圈+编码器驱动,前者有驱动方向单一(例如只能旋转90°),能耗高,速度不容易控制,且存在断气后的安全隐患等缺点。电机+机械分度器式的以及电机+齿圈+编码器式的转台成本高,维护麻烦,位置难以调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控制简单精确可靠,且旋转方向能多变的转台及基于该转台的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转台,N条用于传输托盘的线体辊道与转台相接,N≥3,N条线体辊道中有M条仅用于输入的单向输入线体辊道,0≤M<N,单向输入线体辊道上的托盘仅能转运至转台上,由转台将线体辊道中任意一条用于输入的线体辊道上的托盘转运至任意一条用于输出的线体辊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包括转台底座、回转支撑及转动组件,转台底座与回转支撑的外圈固定连接,转动组件与回转支撑的内圈固定连接,由电机驱动组件驱动回转支撑的内圈相对外圈转动;
转动组件包括与回转支撑的内圈固定连接的辊道支架,辊道支架上设有辊道输送机构,电机驱动组件带动转动组件转动到位后,辊道输送机构与相应的线体辊道相接,传输托盘由线体辊道输送至辊道输送机构,或传输托盘由辊道输送机构输送至线体辊道;
在辊道支架上固定有N-M组感应组件,每组感应组件与N条线体辊道中除M条单向输入线体辊道外的其他N-M条可输出的线体辊道一一对应,在转台底座上固定有一组传感组件,其中:
每组感应组件包括一个固定在辊道支架上感应块支架,感应块支架固定有到位感应块,不同感应组件上到位感应块的安装高度不同;
传感组件包括固定在转台底座上的传感器支架,传感器支架上固定有位于不同高度的N-M个到位传感器;
当辊道支架转动使得辊道输送机构与N-M条可输出的线体辊道中任意一条目标线体辊道对接时,转动到位后,与目标线体辊道对应的感应组件的到位感应块触发传感器支架上对应高度的到位传感器,辊道支架停止转动。
优选地,所述电机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辊道支架上的转台旋转变频电机,转台旋转变频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驱动齿轮,所述回转支撑的外圈带有齿圈,驱动齿轮与齿圈相啮合,使得转台旋转变频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所述转动组件转动。
优选地,每组所述感应组件还包括减速感应块,减速感应块在水平方向上往左右两侧延伸,不同感应组件上减速感应块的安装高度相同,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70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升转运装置及生产线
- 下一篇:座椅自动搬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