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豌豆低聚肽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89889.7 | 申请日: | 2018-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39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蔡木易;谷瑞增;鲁军;刘文颖;秦修远;潘兴昌;董哲;马勇;徐亚光;马永庆;陈亮;陆路;张海欣;魏颖;刘艳;曹珂璐;王憬;李国明;周明;王雨辰;王雨晴;凌空;毕园;崔欣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C07K7/06;C07K1/107;A23L33/16;A23L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会景;刘芳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豌豆 低聚肽硒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豌豆低聚肽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中该豌豆低聚肽硒在经过如下三种方式中至少一种的消化处理后,硒含量较消化处理前的变化率不超过3%:在pH值为2、温度为37℃的条件下,采用胃蛋白酶水解4小时;在pH值为7.5、温度为37℃的条件下,采用胰蛋白酶水解6小时;维持温度恒定37℃,首先在pH值为2的条件下,采用胃蛋白酶水解4小时,然后在pH值为6.8的条件下采用胰蛋白酶继续水解6小时。本发明提供的豌豆低聚肽硒能够被人体所有效吸收,能够用于补硒保健食品和抗氧化保健食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豌豆低聚肽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尤其涉及一种稳定性高、能够被人体有效吸收且具有良好抗氧化性能的豌豆低聚肽硒及其制备工艺和应用。
背景技术
传统的代谢模型认为蛋白质必须水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生物体吸收利用,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也依赖于一定数量的小分子活性肽,而且低聚肽在人体肠道中具有专运载体和吸收通道,能够以完整形式进入小肠并被吸收。
豌豆低聚肽是豌豆蛋白经酶解或水解后得到的小分子肽物质。已有报道指出豌豆低聚肽具有抗菌、抗氧化、ACE抑制等活性,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生物活性肽。
硒是人体必须从外界摄入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对于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缺硒会导致人免疫力低下,也会造成克山病等疾病的产生。
目前,除食物正常摄取外,常用的补硒方法有口服亚硒酸钠等无机硒。但研究表明,有机硒比无机硒毒性更小,吸收率更高,因此关于大豆肽硒螯合物、灵芝肽硒螯合物、鱼头蛋白肽硒螯合物等相关低聚肽硒形式的有机硒产物陆续有研究报道,但豌豆低聚肽与硒螯合却鲜有报道;另一方面,将硒元素引入低聚肽分子中,所得到的低聚肽硒(通常称为螯合硒)的分子稳定性,无论是对低聚肽硒作为产品直接使用,确保有效补硒,还是低聚肽硒作为进一步加工的中间原料,保证后续加工的预期效果,都是这类产品研究中所关注的课题,而能够被人体所有效吸收且结合稳定的豌豆低聚肽硒则更是少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豌豆低聚肽硒,其性能稳定,能够通过肠道被人体有效吸收,实现硒的有效补充。
本发明提供一种豌豆低聚肽的制备方法,采用该制备方法不仅能够获得上述豌豆低聚肽硒,而且具有螯合率高和得率高的优势。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豌豆低聚肽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豌豆低聚肽硒经过如下三种方式中至少一种的消化处理后,硒含量较消化处理前的变化率不超过3%:
在pH值为2、温度为37℃的条件下,采用胃蛋白酶水解4小时;
在pH值为7.5、温度为37℃的条件下,采用胰蛋白酶水解6小时;
维持温度恒定在37℃,首先在pH值为2的条件下,采用胃蛋白酶水解4小时,然后在pH值为6.8的条件下,采用胰蛋白酶继续水解6小时。
本发明所提供的豌豆低聚肽硒(或称为豌豆低聚肽硒螯合物),经过上述消化处理,硒含量较消化处理前的变化率(准确的说是降低比例)不超过3%。经进一步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的硒是以共价键(更确切的说是以配位键)的方式与豌豆低聚肽结合,且二者之间的共价键较为稳定,使得硒元素能够随豌豆低聚肽稳定地经过胃和肠道,并最终通过小肠粘膜对豌豆低聚肽的完整吸收而被间接吸收。
进一步的,该豌豆低聚肽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小于或等于100℃下热处理2h后,硒含量较热处理前的对照比无显著性差异,变化率不超过3%,即豌豆低聚肽硒分散在水中的体系在经100℃以下处理2h后,硒含量为对照组的97%以上。不仅能够进一步确保硒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吸收,而且当其作为进一步加工的中间原料时,能够保证后续加工的预期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898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