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筒式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污水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95452.4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0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兵;李莲;郑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72 | 分类号: | C02F1/72;C02F1/32;C02F1/78;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李晓峰 |
地址: | 21004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筒式 电晕 放电 等离子体 处理 有机 污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筒式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污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等离子体反应器和等离子体电源,所述的等离子体反应器包括蓄水池、安装在所述蓄水池内的转筒以及位于所述转筒正上方的正电极,所述的正电极安装在保护罩内,所述的保护罩内还安装有排气装置,所述转筒的下部分浸没到所述蓄水池的水中便于转动时在所述转筒的表面形成水膜,所述的转筒同时作为负电极接地,所述保护罩的上方设有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通过抽气泵连接位于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微孔曝气管,所述等离子体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的正电极和负电极。整个装置实用性强、能源利用率高、处理效果好,在污水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净化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筒式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污水的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生命之源,在人类的生产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趋增加。与此同时,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在逐年递增,严重威胁我国的水资源环境,使得我们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因此,废水的有效处理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化学用品大量生产和使用,众多难降解有毒污染物排入水体。这些物质在水中不断富集,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很难满足日益复杂的水质处理要求,开展难降解废水处理的新技术已成为当前水污染处理的新热点。
等离子体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前沿的高级氧化技术(AdvancedOxidation Processes,简称AOPs),并首先被应用到环境治理中。它兼具有臭氧氧化、紫外光降解、自由基氧化、热解和高能电子辐射等多种作用为一体,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各种污染物,放电是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主要方法,放电等离子体中有氧化性极强的·O、·H、·OH、·HO2、O3等活性粒子,并伴随着高温氧化、紫外辐射、冲击波等效应,有机物在这些综合效应的作用下,最终将降解为CO2、H2O或其它有机物质。具有处理周期短、效率高、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电晕放电通常是用直流高电压来启动,并将高电压加载在曲率半径很小的电极(如针状电极或细线状电极)上。当针状电极(或细线状电极)上的电位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就是电荷累积到一定浓度时,针尖附近的强电场就能使其周围的空气产生电离,从而产生局部放电现象,甚至产生晕光。目前已经逐渐被应用于水环境污染的处理领域中。目前处理装置依旧存在处理效果较低、处理量少及放电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设计出一种转筒式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废水的专用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转筒式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污水的装置,该装置设计简单、投资低、处理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有机污染废水领域的深度高效处理。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转筒式电晕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有机污水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等离子体反应器和等离子体电源,所述的等离子体反应器包括蓄水池、横向安装在所述蓄水池内的转筒以及位于所述转筒正上方的正电极,所述的正电极安装在保护罩内,所述的保护罩内还安装有排气装置,所述转筒的下部分浸没到所述蓄水池的水中便于转动时在所述转筒的表面形成水膜,所述的转筒同时作为负电极接地,所述保护罩的上方设有排气口,所述的排气口通过抽气泵连接位于所述蓄水池底部的微孔曝气管,所述等离子体电源的正负极分别连接所述的正电极和负电极。
所述蓄水池上还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通过液体循环泵连接形成液体循环通道。
所述等离子体电源为高频高压电源。所述的正电极为陶瓷电极。所述转筒为不锈钢材质。为了防止腐蚀,所述不锈钢材质转筒的表面涂有一层氧化铝。在放电过程中导致所述正电极温度的上升,所述正电极通过由空气压缩机产生的压缩空气在保护罩内部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954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